宿豫: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 赵璐瑶 徐春雷
“先吸一口气,慢慢吐完,吐完气后不要马上吸气,静静等待一会儿……”11月3日,走进宿豫区庐山路小学淮红戏传承基地,杨邦彦老师正在为学生们讲解演唱淮红戏的技巧:“演唱淮红戏不仅需要调整气息,还得结合所扮演角色的特点,加上动作和表情……”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一边练习呼气一边摆出姿势,认真体验着这项省级非遗项目的魅力。
淮红戏是宿迁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2016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会唱淮红戏的艺人越来越少,该戏种面临灭亡的危险。”宿豫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传承好、发展好省级濒危非遗项目淮红戏,让这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剧种在新时代重放异彩,宿豫区依托区文化馆、老年大学、庐山路小学,建设了3个淮红戏传承基地。
“我们学校的淮红戏传承基地每周都会开设课程,学生们都很喜欢。”庐山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云说,前期,在省级非遗项目淮红戏传承人杨邦彦的指导下,学校先挑选了一批有基础素质的老师进行培养。老师学会以后,再继续传授给学生,形成阶梯式、渐进式的培养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淮红戏的传播速度,也能拉近戏曲艺术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们的艺术审美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王云说。
非遗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近年来,为了让深藏于乡野阡陌、都市街巷的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浸润着匠人匠心的古老技艺、民俗艺术焕发新的光彩,宿豫区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越来越多非遗项目正在绽放新的时代光彩、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近日,“魅力乡村 美好生活”宿迁市“四季村晚”系列活动——宿豫区新庄镇新庄社区“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该镇小镇客厅拉开帷幕,苏北大鼓、顺河舞龙、丁嘴跑驴等多个非遗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群众驻足观看。
“舞龙、跑驴这些节目都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每一次看都觉得非常有意思,满满都是回忆。”新庄社区居民李文祥说,顺河舞龙、丁嘴跑驴等非遗节目富有厚重的文化内涵,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年轻一代能更多地了解和尊重传统文
化,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非遗重在保护传承,也重在展示展演。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宿豫区持续推进“非遗传承进乡村”文艺公益演出服务工作,每年充分利用春节、庙会、文化遗产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成果展示展演活动400多场,逐步形成了非遗传承进乡村、运河书场、乡村书场等非遗活动品牌,传统的非遗文化正在被更多人知晓和关注。
每个非遗项目得以传承发展的背后,一定是无数匠人的坚守,一定离不开人力、物力、政策等各方面的保障。宿豫区还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努力让非遗的“厚家底”变成促进全区发展的“新引擎”。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