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要闻
2023年11月12日

从“统筹城乡”到“城乡融合”

——成宿两地统筹城乡改革的先行启示

屠园镇高标准农田


王官集镇唐圩新型农村社区


蝴蝶兰大世界



在现代化征程上跋涉,瘸着腿走不好,更走不远。

如何正视并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只“拦路虎”,是长久以来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道考题。

“统筹城乡”,嘹亮的号角早已吹响,先行之地勇于探索前行。

2007年,“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地区——四川省成都市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等领域先行先试,一个同发展、共繁荣的新型城乡形态,如烂漫山花在天府之国大地上绽放。

2012年,在江苏省典型的“洼地中的洼地”——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六大重点片区之一的成子湖片区,宿迁市宿城区启动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率先在屠园、中扬两个乡镇探索实施人口向镇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三个集中”,“穷疙瘩”脱胎换骨成了新农村建设先行区。

岁月为证,奋斗不止。改革之犁开辟希望田野,以成都、宿迁统筹城乡发展经验为蓝本,我们深入两地乡村,捕捉变迁路径,触摸城乡互动脉搏,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土地“醒”了,日子美了

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张编号为“510001”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是我国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的第一张权证,持证者是成都市辖下都江堰市石羊镇鹤鸣村带头开展确权颁证改革试点的时任村委会主任余跃。

已是古稀之年的余跃还清晰记得拿到证的时间——2008年3月。

2008年初,成都市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一起下发的,还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在鹤鸣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陈列室”,余跃一一为我们介绍被村里收藏的“红本本”。“红本本”,不仅意味着农民对土地有了使用权、经营权以及转让权,更意味着农民产权有了更为全面和多样的权能和价值。

和余跃一起漫步鹤鸣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村民“组团”住上了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果蔬飘香,整洁的道路通到每家每户,现代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这样美好的画面,在宿城区屠园镇也同样展现。

10月的屠园镇,秋意正浓惹人醉。蔚蓝的天空下,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像无垠的金色海洋,微风吹拂,带来阵阵稻香;在屠园镇文体广场上,三五成群的人们拉着家常,不时响起孩童银铃般的笑声;宽敞明亮的楼房里,文明新风与浓浓乡情,把日子搅动得越发红火。

“屠园镇的变化,天翻地覆!”“住得好,环境美,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化城镇生活!”……在公园广场、田间地头,群众就“屠园镇最大的变化”给出答案如出一辙:是乡村面貌、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华丽蝶变。

“我是2013年第一批住进古山河小区的,三室一厅,到现在仍亮亮堂堂。”小区居民王召金笑着说。谁能想到,曾经这里贫困人口集中、耕地经营分散、生产生活落后。

2012年,宿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以“政府主导、先建后迁”形式,通过“整村推进”引导群众搬入集中居住区——古山河小区。古山河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中楼村、新路村、合兴村、徐敦村、陈海村的群众搬迁入住,如今居住人口超过2万人。

按照城市小区标准,古山河小区一步到位建设污水处理、智能监控、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管道燃气等配套设施,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医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好的经验不断复制。截至目前,该片区已建成安置小区13个,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安置农户1.3万余户近6万人,城镇化率由原来的不足20%上升为超过80%。

乡村“活”了,路子宽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城乡统筹发展,让曾经沉寂无声的土地,为农民带来“真金白银”。

按照“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的工作思路,鹤鸣村率先完成了96%农民集中居住的鹤鸣新居建设,流转土地3000余亩。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通过就近或外出上班,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要安逸的生活。

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巨大活力,让鹤鸣村“拼”了起来。这个曾经群众依靠种地维持温饱的自然村,先后发展起珍稀水果园、花卉基地、蘑菇基地、稻麦轮作现代农业、糖忆庄园、原始部落、客沙绿岛等农文旅产业项目,摇身一变,成为集特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业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

统筹发展,重在统筹,意在发展,关键是产业。

在江苏吉龙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分工有序,生产机械不停运转。卢巧云认真检查着手中的产品,满意地说:“成家后就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从家到这里只要10分钟,下午6点钟就下班,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挺好。”

2015年10月,江苏吉龙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落户宿城区中扬镇城乡统筹配套产业园,用工2000多人,生产场地近20万平方米,是一家通过产业整体转移宿迁、实现技术转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吉龙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卫东自豪地说:“公司去年产值突破15亿元,员工平均薪资达5000元。立足宿迁,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瞄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深加工型等企业,近年来,宿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工作,招引企业40余家,5000余名安置群众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常态化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结合本地建筑业、家政服务业市场,实现4000余名剩余劳动力走出去就业、高薪资就业。

2012年至2021年,宿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通过抓扶贫搬迁、抓产业富民、抓民生实事、抓党建引领,助力成子湖片区的屠园镇、中扬镇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实现“换道超车”。

城乡“融”了,心儿齐了

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曾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尾巴村”。惊艳一变成为“明星村”,岷江村靠的是探索“社会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

一炮而红、打出名气的是川西建筑风格院落——“九坊宿墅”。“以石铺路,花木成畦,每个独立院子每天租金超过2000元。节假日前,城市白领都忙着‘抢单’。”返乡大学生、民宿管家芦雪说,该项目由投资方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建公司,采用“背靠背”安置方式,宅基地三分之二入股、三分之一自住,员工都是当地人,不用离家就能拿土地租金、股份分红、薪资福利。

“农村有土地,但要把人和资源融起来,走出一条融合发展之路。”岷江村党支部书记陶勋花认为,企业要把市场做好,村集体要把“好生态”品牌擦亮。

依河而建的灯塔营地在雨后与雪山融为一体,是亲子、团建绝佳之地;作为四川省图书馆国学研究基地的岷江书院,成为学者对话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24小时留灯书舍,隐于田野的指尖生活馆,让人尽情体验纯手工钩编、蜀绣、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魅力……一批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项目相继在岷江村建成投运。陶勋花自豪地说,村子现在是一座游客来了就不想走的公园。

一村,观全域。把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田园画卷正在成都大地上徐徐展开。2022年,成都市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95亿元,接待游客1.32亿人次。乡村正唤醒更多关于幸福的新期待。

成都成为雪山下的花园城市,宿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则成功创建宿迁市首个“中国农业公园”。

宿城区王官集镇,是这座“中国农业公园”的美丽投影。走进该镇唐圩新型农村社区,古亭老井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潺潺流水环抱着质朴别致的农家小院,棵棵枝繁叶茂的百年大树怡然自得。一步一景,步步皆景。谁也想不到,几年前这里是产业萧条、房屋破旧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如今蜕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田园乡村。

“现在不一样啦,城里人都想在我们这里买房养老。”当地居民笑着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美丽的乡村,“绽放”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蝴蝶兰项目。“我们项目是‘中国农业公园’的龙头项目,形成了品种研发、种苗培育、各种规格苗种植、成品花展示、线上线下直播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建成5500平方米的蝴蝶兰主题展馆和1200平方米的蝴蝶兰主题餐厅,着力打造农文旅高度融合的‘打卡地’。”在蝴蝶兰大世界展馆,江苏国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梁康说。

2021年8月,宿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转战”西片区,集中精力建设品牌形象优、服务设施齐、规划协调好的乡村旅游核心区、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和乡村振兴先导区。2022年8月,经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专家现场调研、验收,宿城区王官集镇、蔡集镇全域和双庄街道、支口街道部分区域,成功创建“中国农业公园”。

记者手记

在这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田洼智慧农业产业园、德利尔火龙果休闲农庄、蝴蝶兰大世界等大型农业产业项目相继投产,月堤湖、牛角淹、朱海三个核心景区惊艳无数游人,奇瓦丽电子商务、万家翔工艺品等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这样的美丽画卷,正生发成强劲的“美丽经济”动力,持续掀起宿迁乡村振兴热潮。

本版组稿:武蕾 顾园园 杨群 周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