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梧桐巷
2024年11月10日

食物与生活

□ 夏学军

在我看来,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世界、对家人以及对自己的热爱程度。

那一天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妻子却做起了蛋糕,女儿也在一旁帮忙,做蛋糕坯、抹奶油、切芒果、摆蓝莓……

我下班回家推开门,看到这一幕时惊呆了,情不自禁地连拍了几张照片。在我的追问下,妻子笑着说:“因为今天是星期三啊!”我假装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是星期三啊!不过有了这个蛋糕,今天确实有点与众不同呢!”蛋糕做得不漂亮,不过能让一个“直男”说出如此具有“仪式感”的话来,实属难能。

回忆儿时,家住小山村,那时所有纯粹的期许和快乐都与食物有关。那时条件不好,我们无法走出小山村,去见一见世面,过上好的生活。虽然日子苦,但是那些淳朴的乡亲们,就像相亲相爱的家人一样。

一墙之隔的徐伯伯做了好吃的,总是隔着墙头递过来一碗。记忆中,徐伯伯做的年糕堪称一绝。当父亲有了好酒,也会隔墙喊一嗓子,徐伯伯像回山歌一样回父亲一句“等一下咯”,然后揣上一包花生米,或是两条小咸鱼,乐呵呵地过来。

父亲勤劳能干,上山找笋,下塘摸鱼,还会烘牛肉、腌鱼块、晒蔬菜干,母亲也将家里的每一顿饭做得有滋有味,所以在我离家上大学那几年,格外想念那股慢悠悠的醇香,思念被父母做的每一道菜。

我成家以后,每次与父母通电话,他们都不忘嘱咐我一句“好好吃饭”。父母没有多少文化,说不出充满哲理的话,在他们朴素的人生观里,“吃好每一顿饭”是好好生活的基础,是对生活的以礼相待,吃好喝好了,日子总不会过得太狼狈。

回想那些日子,因为条件有限,在缺盐少油的日子里,父母做饭看似并不讲究,却贵在认真细致。即便是一碟咸菜丝,也要切得细细的;一个普通的窝窝头,也要做得小巧精致,再点缀上一颗红枣……我见过有的人家吃得马马虎虎,一块咸菜简单地切几刀,直接放碗里。

父亲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并且有些哲理:“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认真学习,成绩好;认真工作,业绩好;认真吃饭,身体好。”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饮食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精致,但那份对食物的认真和敬畏之心不应该被遗忘,要珍惜每一点食物。

生活很忙,生命很美。食物最大的功劳就是填饱我们的肚子,顺便让心也跟着敞亮起来。家里有好好做饭的人是一种幸运,而做一个好好吃饭的人是“责无旁贷”的。你要懂得做饭人的用心,体恤他操劳的辛苦,感恩他对家人的深情与赤诚。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共同享受美味的饭菜,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欢笑,这是多么温馨又幸福的时光啊!

在父母言传身教中,我有幸成为一个认真做饭、好好吃饭的人。当我心情不好或遭遇挫折时,认真做点好吃的,这顿饭能让我想通很多事情。

食物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不易,食物是最好的治愈良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