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法治
2024年12月07日

王爱东:古黄河边“用生命守护生命”

■ 王馨骢 方光亮

退休前,他是“法治宣传员”,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奔走在平安宿迁建设工作的前沿;退休后,他是“生命守护者”,每天精神紧绷,坚守在古黄河畔。

他叫王爱东,1958年10月生, 2009年从宿豫区委政法委退休。现在,虽年近七旬,王爱东依然坚守在他亲手创办的宿迁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冲锋在生命救援的第一线。

是什么样的精神动力让王爱东至今不曾停歇?他说:“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更是一名政法人。政法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我虽然人退休了,但我的政法精神永不‘退休’。”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政法优良传统和英模精神,教育引导全省广大政法干警以政法战线老同志和先进模范为榜样,赓续精神血脉、厚植为民情怀,进一步激发和凝聚谱写江苏政法工作现代化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年7月,全省政法系统“75+寻找老政法精神”主题活动正式启动。近日,在古黄河城区段东岸的一艘船上,宿迁市委政法委“75+寻找老政法精神”寻访组一行见到了王爱东。这里是宿迁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的所在地,也是王爱东践行政法精神的“大本营”,更是当地百姓心目中的“生命驿站”。

司法办案冲一线

王爱东曾是一名军人,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锤炼了8年,练就了一身本领,敢打敢拼是他的特质。1982年,王爱东转业回到家乡宿迁,进入人民检察院工作,成为一名司法警察。

“现在检察院的工作条件好多了,出门办案都是用汽车。当年咱们检察院就两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外出取证全靠那两辆‘二八大杠’。遇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我们就把衣服脱下来包着卷宗,推着车走,让自己淋着也不能让卷宗湿了。”回忆刚到检察院工作时的情景,王爱东记忆犹新,他说,司法办案要有一种敢打敢拼的精神,更要有尊法、守法意识。卷宗是案件审判的依据,是执法过程的记录,关系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保护好它格外重要。

为确保案件在检察阶段顺利进行,王爱东常常白天办案、晚上整理材料,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1988年8月,在办理一桩假酒、假商标案件时,王爱东连续拼了三天三夜,饿了啃几口硬馒头,渴了喝几口凉水。因为他知道,这个案件关系着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关系着对违法者的打击、关系着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有一次到外省追踪一名劫持儿童的嫌犯,据说嫌犯手里还有武器。为解救受害儿童,在紧急情况下,王爱东只身一人,靠两条腿跟踪骑着自行车的嫌犯,连续跑了十几里路。在案犯想逃走的一刹那,王爱东果断上前将其抓捕,并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

王爱东事后得知,嫌犯的一帮打手当时已经混入围观人群,正准备伺机行凶抢人。抓捕地检察官说,如果王爱东当时处置不果断,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我顾不上个人安危,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罪犯逃脱。”王爱东平静地说。

普法宣传接地气

1990年,王爱东被组织上安排到县级宿迁市委政法委工作。“因为我患有心脏病,领导想让我休息一下,可是我闲不住啊!”王爱东说,在政法战线的岗位上,他做了贯穿政法工作始终的一项工作——普法。

为了让群众与法律“零距离”接触,王爱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成立了法治文艺宣传队,招募政法部门退休人员,以小品、相声、快板、独唱、舞蹈等形式“送法下乡”,让群众看得明白、听得懂,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

在乡村集市上,王爱东发现一些村民因为缺乏辨别能力,常常上当受骗,他就通过普法活动,教他们学会如何辨别商品真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夏季,农村儿童溺水事故多发,王爱东便将普法课堂搬到水塘边,讲授自救、施救常识,帮助群众更好地了解防溺水知识,身体力行地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宣传工作‌。

“普法宣传切忌形式主义、脱离实际、脱离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在我宣传的时候,法律条文要念,但更多是要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进行解释,或者用身边的真实例子说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王爱东说。

王爱东还注重收集、整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编写、制作成平安宿迁宣传教材,并拍摄成视频作品广泛传播,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守护生命显担当

2009年,王爱东在退休后牵头组建了宿迁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以“救助生命、维护治安、见义勇为”为己任,开辟了“平安宿迁”建设的新阵地。

“担当是新时代政法精神的精髓,我这个老政法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最大限度守护平安、最大限度避免悲剧、最大限度服务群众。”王爱东说。

王爱东始终不能忘记的是2013年3月6日夜晚的那次救人情景。那夜又有人落水,过往群众中接连有5人跳水救人。不幸的是,人没救起,施救者接连被困。王爱东带着救援队火速赶到,顾不得浑身湿冷、腰部疼痛,拼命救起4人。最后一位救援者的遗体是在几个小时后被找到的,遗体运送上岸的那一刻,王爱东完全没有了力气,他身子一沉,彻底失去了意识。好在抢救及时,王爱东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住院长达43天后才被允许出院调养。

自组建宿迁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以来,王爱东单独或率领救援队在古黄河上成功救起数百人,成全和挽救了数十个家庭。每次救援,王爱东都带着速效救心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就连遗书都写了好几封。

“您现在年纪渐长,体能也不如从前,再遇到有人落水,您还敢下去救吗?”寻访人员问道。

“敢,时刻准备着!”王爱东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一名老政法人,担当奉献的政法精神永远不会丢。”如今,王爱东大部分时间都会守在古黄河边,救援队24小时值守待命,时刻做好“用生命去守护生命”的准备。

寻访中,大家被桌上的一摞摞荣誉证书所吸引,其中最珍贵的当数王爱军在2019年9月获得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和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们救人不求回报,只希望他们珍惜生命。听到一声谢谢,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在王爱东心中,每个人平平安安才是社会平安。

寻访快要结束时,王爱东提议寻访组一行跟他去巡河。“我老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加入我们宿迁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吧!被救人员需要情绪疏导和安抚,你们有知识、懂法律,最合适。”讲完这些,王爱东爽朗大笑,依然活力十足、热情不减。

这,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老政法精神!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