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秤“斤斤计较”护民生
■ 本报记者 周妮 王艳珅 臧子青
在菜市场买菜,由于担心缺斤少两,很多市民希望这些场所能设置一台公平秤。使用公平秤,消费者购买菜品后可自行复秤,检验所购菜品重量是否准确。那么,宿迁市区的菜市场是否按要求设置了公平秤?这些公平秤使用率如何?是否真能保证公平?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访。
多数菜市场设有公平秤
记者来到宿迁经开区青岛路邻里中心,看到公平秤放置在市场出入口处,周围张贴了使用说明和监督电话。一些消费者在购物后,会习惯性地把商品放到公平秤上复秤。
刚买完水果的市民张女士笑着对记者说:“这家超市新开张不久,有时候会担心买东西缺斤少两,但是了解到能随时复秤,心里踏实多了。”
张女士来到公平秤前,先按下秤上的“归零”按钮,使秤恢复到初始状态,随后将所买的水果放在秤盘中央。记者看到电子显示屏上的数字最终稳定在一个数值。“这重量跟我刚刚买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儿误差。”张女士笑着说。
公平秤的设立,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复秤渠道,也有效维护了市场的公平交易秩序。青岛路邻里中心负责人说:“增设公平秤,就是为了给消费者和商户打造一个公平、诚信的交易环境。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定时对公平秤进行校准,确保其精准度。同时,也欢迎消费者和商户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我们反馈。”
随后,记者在市区西楚农贸市场、嘉汇菜场等地,都看到了公平秤的身影。公平秤虽小,却承载着大民生。它不仅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更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
公平秤使用频率不高
市区城北路疏导点南侧一个角落的墙上张贴着写有“公平秤”字样的纸条,然而此处却不见公平秤的踪影。记者转了一圈后,在疏导点北入口处找到了公平秤。这是一台电子秤,能显示商品的重量、单价以及金额。
记者在此蹲守发现,尽管疏导点内前来买菜的市民较多,但没有人来此处使用公平秤。“您平常买菜会使用公平秤吗?”记者询问了正在购买水产品的市民张先生。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在附近经营一家饭店,每次来这里都会采购大量的蔬菜和肉类,通常不会使用公平秤称重。这里的摊主都很熟悉,彼此也很信任。
年轻的市民耿女士也坦言,自己从来没用过公平秤。“我知道菜市场里设有公平秤,但我没想过使用它,估计也不太会操作。”耿女士笑着说。
在一个卖肉的摊位上,耿女士购买了不少排骨。摊主称完后显示重量为5.95千克,一共收了她200元。随后,耿女士跟随记者来到公平秤前,尝试用公平秤复秤。她先将公平秤归零,然后将排骨放在上面,随即显示出这些排骨的重量也是5.95千克。耿女士见状,开心地说:“没想到公平秤使用起来这么方便,以后我应该会多使用。”
在该疏导点,经营肉类生意的商户郭先生称,他很少看到有人使用公平秤。不过,作为商户,他觉得菜市场设置公平秤是件好事。郭先生说:“我们都是诚信经营,不害怕消费者使用公平秤。此外,我们这里所有的电子秤都按照要求进行了检验,贴上了‘一秤一码’,让消费者放心。”
“一秤一码”让“鬼秤”现形
在宿城区靳塘城市之家菜市场,入口醒目位置放置了一台电子秤。
“以前买菜总是担心分量不足,商家的秤准不准。现在都是智慧化菜场,消费更加放心和舒心。”市民赵峰拿着一袋胡萝卜在公平秤上称了称,他说,市场里很多商家很诚信,从不缺斤少两。
经营户王女士的摊位前摆放的“诚信经营户”标牌非常醒目。记者了解到,该菜市场实行“经营户诚信评比制度”,每年对经营户进行一次评比,有效规范经营户的经营行为。王女士说:“作为商户,我们一直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做生意。我们的秤都是市场统一配备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在市场里放了一个公平秤,这既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也是对我们诚信经营的一种肯定。”
据悉,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的“一秤一码”监管系统是每一台电子计价秤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消费者只需一扫,就能立刻知晓秤的“身世”,避免“问题秤”。这项举措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对商户来说也是好处多多。
宿城区靳塘城市之家菜市场负责人蔡光明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为宿城区靳塘城市之家菜市场制定智慧化应用方案,通过信息化赋能,借助电子秤和电子屏等设备,让缺斤少两“无处遁形”。蔡光明告诉记者,如果在市场内发现有商家使用“鬼秤”,就要取消其经营资格,并且所交押金、租金概不退还。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