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住有所居”到“业兴人和”
宿城奋力绘就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 王章敏 顾轩瑜
眼下,城郊微度假热潮涌动。连日来,宿城区蔡集镇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游人如织,大批市民和游客趁着春和景明,前来露营踏青,尽享美好春光。随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牛角社区悄然蜕变,从“安居”的坚实基础出发,逐步构建起“乐业”的美好家园。
步入牛角社区,崭新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房前屋后繁花似锦,道路宽敞平坦,宛如一幅精致的田园风景画。近年来,为大力推进农房改善工作,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宿城区坚持以农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水韵牛乡·耕读人家”整体定位,突出“原址改善住房条件”“老村人居环境提升”两大重点,新建住房185套,改建翻建农房188套,同步规划建设卫生室、休闲公园、社区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配套设施,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在追求“住得好”的同时,宿城区还致力于让农民群众“过得好”。该区积极整合牛角社区田园生态资源与民居民俗,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引导周边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逐步构建起“以农为本、以文为魂、以游带动”的产业联动发展体系,带动当地村民搭乘旅游“快车”,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过去一年,宿城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制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编制片区规划、建设及资金平衡方案,全力推进西片区黄河故道上游国家农业公园组团、中片区黄河故道中部都市农业组团建设,新签约亿元以上农业重大项目18个,同比增长20%,耿车镇大众村等9个村(社区)获评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在各美其美中实现全域和美。
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干净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停车场、“家门口”健身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时下,笔者走进耿车镇大众村,满眼清新、生态宜居,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垃圾之乡”。作为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众村以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为前提,在原有禀赋的基础上,强化特色风貌塑造,最大化保留乡村原有田园景观和乡愁记忆。
如今的大众村,不仅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产业更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在大众村夏和虎电商工作室内,一名主播正对着手机介绍一款实木床,屏幕上,网友留言咨询不断,后台成交数据一路上涨。“我们的直播间设在了村里,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能让本地生产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天的交易额不低于20万元。”电商工作室负责人夏和虎自豪地说。
在大众村像夏和虎这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大众村党委书记张坤介绍:“目前,全村共有村民3898人,平均每4人中就有一个创业主体;超过八成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连续7年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这些数据,见证了大众村的蓬勃发展,也彰显了宿城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
今年,宿城区将片区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提优等八项工程,持续推进农房统规自建、统建、代建,确保年内再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4个。
乡村振兴,既要富脑袋,也要富口袋;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今年,宿城区将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计划年内开展各类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不少于800场。
逐梦沃野绘画卷,和美乡村入画来。随着宿城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愈发优美,乡村风貌愈发亮丽,乡土韵味愈发浓郁,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秩序、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缓缓铺展开来,焕发着勃勃生机与独特魅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延伸。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