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沭阳
2025年04月01日

沭阳医院神经内科:

精准高效诊疗 守护“生命中枢”


■ 本报记者 张峰 通讯员 司艳

今年2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发文公布了2024年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沭阳医院神经内科顺利通过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复评,是全市县级医院中唯一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沭阳医院神经内科于2001年独立成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该科室已成为以临床为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标准化综合性科室。

“根据城西院区病患的需求状况和临床实际,我们城西院区神经内科于3月17日正式成为独立病区。”日前,在沭阳医院城西院区神经内科诊室里,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光胜面色平静地说着科室的变化,但是作为省级重点专科,每个细微的变化都是对病患的及时响应。

“头雁”领阵

人才梯队建设筑就学科高地

走进城西院区住院部5楼,王光胜正带领团队进行常规查房。作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委,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王光胜带领团队创成县域内首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内首个“双重点”专科,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微创多靶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造影及神经介入治疗。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动能”,王光胜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神经内科现有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7名,其中医学硕士1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2023年以来,该科室晋升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新增研究生2人,先后安排6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2人获评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获评宿迁市第二期“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构建起了“学科带头人+亚专业组长+青年骨干”的三级人才梯队。

近年来,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公开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PUMAD收录2篇、中华期刊2篇;参研国家中心重点研发计划6项,主持江苏省脑病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4项,主持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资助项目1项,主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宿迁市指导性课题2项;先后获得淮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徐州市发明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宿迁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宿迁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等奖项。

专业细分

五大亚组精准诊疗破难题

面对神经系统疾病谱系复杂的特点,为更精准服务患者,近年来,沭阳医院神经内科创新实施亚专业分组制,形成五大特色诊疗方向,专业的特色分组,配套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组(主任医师王光胜为组长)依托本地区卒中中心,以脑血管病为防治重点,建立了以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院前急救、超早期溶栓、介入治疗、针灸、康复、健康教育、预防、出院随访等全方位的卒中单元为核心的急性脑血管病组织化管理模式,并配备独立的重症监护病房。“溶栓取栓一体化”绿色通道将“DNT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静脉溶栓及取栓年开展量突破200例。针对醒后卒中这一难题,结合多模影像筛选法使血管再通治疗时间窗延长至9小时。

肌电及神经电生理组(主任医师王元伟为组长)自2010年起率先在本地区开展肌电图、诱发电位、瞬目反射、重频电刺激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技术,每年约350例;2018年开展肌电监测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等肌张力障碍疾病,提高肌病、周围神经病及神经系统脱髓鞘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组(主任医师王英为组长)自2019年开设县域内首个“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率先开展帕金森病评估、嗅觉检查、震颤分析、步态分析及中脑黑质超声检查,并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崔桂云教授团队合作,设立崔桂云名医工作室,推行“药物—康复—DBS”术前评估全流程管理体系,将早期帕金森病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0%。

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组(主任医师鲍俊杰为组长)成立于2014年,依托癫痫专业组又成立了脑电中心,常规开展脑电图检查、视频脑电检查、长程脑电检查、动态脑电及睡眠分析,并开展血清血药浓度监测。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提高了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认知障碍与痴呆组(副主任医师顾汉沛为组长)独立开设认知障碍门诊,服务于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常规开展认知及心理评估,血清阿尔茨海默病两项(人β淀粉样蛋白1-42,人磷酸化tau-181蛋白监测)。

技术领先

微创介入打开生命通道

今年1月4日上午成了19岁青年小邱噩梦的开始。当天8时,小邱醒来后发现自己左侧肢体偏瘫无力,不能活动。家人紧急拨打120将其送至沭阳医院急诊科。经CT检查,小邱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王光胜带领卒中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通过微创介入技术成功将堵塞大脑中动脉的血栓取出,恢复了脑血流灌注。手术过程仅用时10分钟,顺利完成。

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让沭阳医院神经内科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2007年,分别开展区域内首例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2014年,为一高龄脑干梗死患者开展r-tPA静脉溶栓治疗,由此开启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时代;2016年,为一名75岁突发昏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成功实施动脉取栓术……

大量领先技术的推广应用,让沭阳医院在县域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平均年出院人数5000余人次,其中疑难和急危重病人占比超过30%。

医患同心

温暖照护点亮希望之光

2023年,市民杨先生在活动状态下突发头晕,并伴有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经检查杨先生确诊为脑干出血。

入院后,王光胜带领医护团队为杨先生制定了冰毯物理降温、颅脑保护、降颅内压、营养支持、早期床旁肢体功能锻炼等科学缜密的个体化治疗及护理方案。经过一周的治疗,杨先生神志转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然而,清醒后的杨先生又出现了消极情绪,自暴自弃。为让患者点亮希望、恢复信心,NICU医护人员经常找杨先生聊天,帮助他排解焦虑紧张情绪,协助并耐心指导他进行吹气球、捏豆粒等肢体功能锻炼,全面提高杨先生的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

从生理治疗到心理疏导,在近40天的精心护理下,杨先生与医护人员凝心聚力,闯过了脑水肿、重症肺部感染等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他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神志清晰、言语清楚,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护士长每天都会拉着他聊天、陪他锻炼”,每当回想起这一幕幕,杨先生的妻子李女士就会感叹,“是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把我丈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通过省级复评,让我们站在了新起点上;东西两个院区,又为我们搭建了新的服务平台。”王光胜说,“我们要通过努力让老百姓明白,守护神经系统健康,在县城同样能找到‘国家队’水平的医护团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