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5月21日

“奋进2025——企业家说”系列报道

李亚娟:让宿迁花生香飘世界

■ 徐可 黄星月

5月16日凌晨,在位于泗阳县的江苏百年苏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花食品”)生产车间,董事长李亚娟正在仔细梳理当天的生产、销售数据,以及线下直营店和合作企业订单,精准核算着端午节前花生、粽子、鸭蛋等单品以及礼盒的备货量。

苏花食品于2003年注册成立,是一家集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拥有坚果炒货、休闲蜜饯、食用油、酱菜等产品体系,拥有专利30余项,不仅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优质农产品品牌,还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每日可生产花生12000余袋、花生油3000余桶,通过联动本地及周边5省的基地,实现标准化种植花生超3万亩,创新性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1600余户,实现年均增收1.2万元。

李亚娟家族世代种植花生,但她与花生的不解之缘要从2002年说起。当时,尽管她在南京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看到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便毅然辞职回到家乡泗阳县八集乡创业。“我们八集乡有着悠久的花生种植历史,但一直未形成产业规模。”李亚娟说,生长在花生世家,让她对花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创业初期可谓困难重重,没有厂房、缺乏资金,更欠缺经验。据李亚娟回忆,当时面临近300万元的资金缺口,当地政府及时伸出援手,通过协调相关金融机构解决了融资难题,使厂房得以顺利建成。

原先八集乡的小花生由于壳厚、粒小、出油率低等先天不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效益。2005年,李亚娟大胆创新,引进了天府三号、四粒红、海花、花育18、小珍珠等9个优质花生品种,这些新品种具有壳薄、细腻、适合生食等特点,使亩均效益提升3倍。

“只有把产品做成品牌,企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把“苏花食品”打造成百年品牌是李亚娟的目标之一。为全面提升花生品质,2009年,李亚娟牵头创办了泗阳县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带动+合作发展+利益共享+合同种植+利益返还”的运作模式,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播种时间和栽培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采收、统一销售,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目前,苏花食品在共有5000亩核心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户就业增收。

为拓展销售渠道,李亚娟组建了电商团队,带领公司全力打造“电商+微商+线下加盟店”的立体营销模式,苏花食品陆续在淘宝、京东、天猫等平台上线销售。

“我们的产品销量很好,但是种类太单一了,特别是到夏天的时候,花生产品会断档3至4个月。后来经过市政府引荐,我们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发出山楂、蜜饯、杂粮、雪菜等种类产品,可以满足全年销售的需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为我们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推荐我们企业参加交流活动,帮助我们拓展业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宿迁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李亚娟十分感慨。

得益于此,李亚娟毅然决然地将公司的新厂房选在了宿迁。“目前,我们的订单量充足,呈现了满负荷生产的状态。”李亚娟说,为了提升企业产能和产品质量,苏花食品目前正在扩大生产规模。新厂房占地面积100亩,分两期进行建设。除了保留原有的传统炒制工艺,苏花食品计划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引进精选、输送、灌装等自动化机械设备,提高产能。“新厂房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一期工程投产后,预计公司年产值可达3亿元。”李亚娟说。

从家庭小作坊到标准化厂房,从一颗花生发展出300多款产品,从“一人先富”到助农增收……20多年来,李亚娟在创业征途上一路“生花”,将小小的花生变成了致富的“金果”。

“接下来,除了做好休闲食品、食用油主营业务,我们将积极与高校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把老百姓种植的农作物加工成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从种植、生产到销售,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让我们的‘小花生’走出国门,闯入国际市场。”李亚娟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