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5月21日

让流动摊点成为城市文明的有机细胞


编者按

发声有速度,视角有深度。为弘扬主流价值观,汇聚发展正能量,即日起,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在全媒体平台开设全新评论栏目《宿先声》。在这里,我们将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全市社会热点、焦点,以敏锐的观察、理性的分析和深度的思考,先声夺人评判新闻事件,传播主流价值,回应受众期待,彰显党媒责任,努力打造观点鲜明、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评论栏目。敬请关注。

■ 刘海

日前,我市发布2025年夏季“吃瓜地图”,全市城区共设置瓜果疏导点209处,合计摊位超600个,让“卖瓜难”与“买瓜难”同时消解。

文明的高度,见于对“生存权”的尊重。每年进入夏季,瓜果陆续上市,新旧小区、背街小巷开始频频出现瓜农的身影。宿迁主动设置瓜果疏导点,以“划定区域、规范经营”替代“一刀切取缔”,不仅尊重和回应了瓜农的利益诉求,也是城管部门从“被动管理”向“靠前服务”转变的生动实践。这种管理方式的创新,既解决了瓜农的销售难题,又方便了市民的生活需求,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文明的温度,藏于对“烟火气”的包容。疏导点的设置既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也明确了经营规则和边界,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也维护了城市环境秩序。这种做法证明,城市治理完全可以在保持秩序的同时,为市井生活保留必要的空间,关键在于找到民生需求与城市管理的平衡点。

文明的深度,在于对“共建感”的激活。让流动摊点“安营扎寨”,既是为民服务的具体举措,也是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文明城市建设需要政府、商户和市民共同努力,当各方在良性互动中形成共识,文明规范就能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宿迁的实践表明,评判城市文明的标准,不在于清除了多少“不够体面”的谋生方式,而在于能否在秩序与温情之间找到平衡。

当然,这样的柔性管理必须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只有刚柔并济的治理模式,才能持久守护街巷的温度、涵养城市的包容度,让流动摊点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治理难题。宿迁“吃瓜地图”的创新实践,正是这种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