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传书”助力跨市纠纷化解
■ 张震
近日,在泗洪县司法局龙集司法所的办公桌上,一份来自苏州的快递格外引人注目。当调解员孙保顶拆开信封,一叠已签好姓名的协议书滑落而出,揭开了一个跨越400公里的温情调解故事。
故事始于2024年苏州某电子厂。连云港市灌云县的高某与龙集小伙刘某在工作中结缘。出于信任,高某通过微信分3次共向刘某借出37000元。起初双方尚能履约,后因刘某父亲重病陷入困境,拖欠的22350元成了横在两人之间的“心结”。眼见信息石沉大海、号码被拉黑,无奈的高某最终向泗洪县人民法院界集人民法庭递交诉状。
界集人民法庭将案件委派至龙集司法所后,调解员孙保顶立即展开“云端调解”。电话那头传来高某带着哭腔的诉说,孙保顶温声劝慰:“人在他乡相互帮衬是缘分,咱们既要维护权益,也要体谅难处。”随后,他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详细解释分期还款的法律依据。后转拨刘某电话时,孙保顶直击要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失信记录会影响一生,不如我们找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经过12次电话沟通,孙保顶找到了平衡点:刘某当场筹措2000元,剩余钱款分11期偿还,每月9日准时转账。既要体现还款诚意,也要保障基本生活。这个方案终于让僵持的双方各退一步。
考虑到当事人远在苏州,孙保顶创新采用“快递调解”模式。他将《人民调解协议书》的签字处用铅笔勾画醒目标记,在空白处工整写下:请用大拇指按指印,印泥在红色小袋中。快递员打趣道:“您这包裹比家书还细致。”在苏州的出租屋里,高某通过视频电话确认协议内容,镜头中刘某正伏在折叠桌前认真按指印。协议书签字完毕后,这份载着诚信期待的快递“踏上归途”。
从4月10日立案到14日结案,这场跨市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没想到在宿舍就把难题解决了,孙调解员真是咱们的贴心人!”高某的肺腑之言,折射出基层法治的温度。如今,这份特殊的调解协议安静地躺在档案柜里,诉说着“枫桥经验”在数字时代的新篇章。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