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气象去旅行”渐成新风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造就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瞬间之美与四季之景。而这,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2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的第三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上说,挖掘全国各地独特的气候禀赋,将云海、雾凇、彩虹等气象奇观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一地一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正成为激活区域经济、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赛道。
吉林的雾凇、庐山的云海、香山的红叶、蓬莱的海市蜃楼、峨眉山的金顶佛光……这些地方的气象奇观闻名中外。彩虹、冰瀑、星空、极光等气象奇观,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跟着气象去旅行,正成为旅游新风尚。
熊绍员表示,随着旅游消费升级,避暑避寒、冰雪运动、观星赏花、研学康养等特色体验备受青睐。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加强科技创新,开展气候生态资源普查评估,不断发掘当地独特的气候禀赋和气象景观,越来越多气象资源正在转化为旅游资源。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2年至2024年发布的三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名单中,许多地方的云海、雾凇、彩虹、冰雪、星空等气象景观在列。
专家表示,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气象资源等气象旅游资源有着独特的观赏和利用价值。通过开发,可以有效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探寻气象驱动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路径,推动‘气象+文旅’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这既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切实回应。”熊绍员说。
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供给。
熊绍员表示,气象部门将加强科技赋能,深化产业融合,推动气象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气象旅游资源供给和文物保护服务,强化气候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建立文旅康养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体系。
“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业态创新,充分释放气象资源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品质化文旅需求,推动气象与旅游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熊绍员说。
(新华社郑州5月20日电)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