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平:从废旧塑料加工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
■ 倪李 刘雪 许诗韵 方淼淼
盛夏时节,在宿城区耿车镇生态农业示范园里,花青蓝莓种植基地的蓝莓结束了第一个盛果期,剪枝清杂完毕,进行休整,为10月第二次挂果丰收蓄力准备。
该蓝莓基地由江苏育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与丈夫苗昌云共同创建,借助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培育“觅莓”高端品种,亩均纯利润超20万元。多年来,李平勇于创业,勇立潮头,担当作为,带头做耿车美丽事业的“新农人”,以“美丽经济”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李平的创业经历,是耿车绿色蝶变的生动实践,更是耿车人敢于探索、勇于求变的典型示范。
2002年,在当年“耿车模式”的带动下,时年22岁的李平也选择了从事塑料回收加工再利用行业。“家里有4台机器,一天能生产30吨塑料颗粒,收入可观。但说实话,当时的耿车就是一个大‘垃圾场’,村民富了起来,却也被垃圾围困。”李平说。为了改善生态环境,2015年末,一场对废塑产业“彻底禁、禁彻底”的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攻坚战在耿车打响。“让天更蓝、水更绿,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适应发展,转型创业是出路。”李平夫妇率先响应政府号召,放弃了废旧塑料加工事业,选择二次创业,先后涉足高端家具制造,尝试特色料理店,经营塑料花盆生产等。
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李平通过市场考察,创办了江苏育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经营一份绿色事业。然而,隔行如隔山,多肉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她拿出全部积蓄,从韩国引进200多万元的多肉苗木。由于缺乏对多肉习性的了解与种植技术的掌握,导致这一批母本损失近九成。为了这份刚开头就差点夭折的新事业,李平一家人住进了多肉植物栽培基地的集装箱里。利用3个月时间,李平熟悉掌握了400多种多肉植物的种植技术,还成功培育出第一批多肉母本,由“小白”快速成长为远近闻名的“专家”。为了打开销路,李平将视线投入到“互联网+农业”这一时髦领域,在全镇带头做起电商带货主播。作为首批“吃螃蟹”的人,她不仅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还引来当地年轻人纷纷效仿,把手机作为“新农具”,成为电商路上的“新农人”,敢试敢闯,新兴行业也能成功。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我才开心。”李平在用心经营自己的“多肉王国”的同时,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她,结合区里开展的人大代表“带头融入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就业创业、促进共同富裕”“双带双促”主题活动,在自己的园艺大棚内建起了代表工作室和“妇女微家”,不定期开展直播带货技巧、电子商务理论、多肉种植等创业技能培训和女性创业就业交流活动,成为照亮众多家庭妇女幸福人生的点灯人。在她的帮助下,工作室已累计培训2000余人,走出了30余名“直播能手”、60多名“技术员”、200多名电商创业人员,带动了周边村民和建档立卡户1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2024年3月,李平又投资打造了200亩蓝莓种植基地,开始种植蓝莓。在2025年春节前后,蓝莓迎来了盛果期。“我们和大型连锁商超谈好合作,同时也打通了抖音、视频号等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的蓝莓比其他地区的蓝莓早2个月成熟,卖了个好价钱,收入可观。”李平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接下来,我计划扩大蓝莓种植基地,同时带动有意向合作的农户种植蓝莓,进一步带领更多的村民创业增收。”对于未来,李平信心满满。
“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只有勇于攀登,才能创造辉煌。”。这是李平的铮铮誓言。李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用无私奉献谱写出时代华章,在这段不凡的创业之路中,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她的创业事迹多次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她先后当选宿城区政协委员、宿迁市人大代表,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最美巾帼人物、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