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1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18年12月15日

2017年6月以来,已回引2638名“返乡兴村新村干”,带动5万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宿迁——

“新村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

本报讯(记者 汪正文 程大伟 通讯员 陈文卿) “合作社年产鲜花1200万枝,已带动120个乡亲就业,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额120万元。”昨日上午,泗洪县返乡创业青年张杭超在民星鲜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忙碌着。

张杭超现任魏营镇涧东居委会副主任,他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返乡兴村新村干。一年多来,宿迁已有2638名像张杭超这样的“新村干”,创办各类项目1679个,带动5万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宿迁是全省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十三五”之初,宿迁有低收入人口63.17万、省定经济薄弱村188个,分别占全省的24%和23%;全省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宿迁占3个。如何让这部分低收入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过上富裕生活,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而两年前,宿迁涉农村居35岁以下的“两委”班子成员仅占9%,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3%。“考上一火车,回来一卡车”,青年人才匮乏是宿迁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

为了补齐短板,宿迁自2017年6月起实施“返乡兴村千人计划”,选聘一批有经验、带项目、能干事的本乡本村大学生回乡担任“返乡兴村新村干”。

“我们突出创业富民和到村工作两个原则,明确以本村户籍或原籍为本村的大学生为主,有创业项目的优先,保证优秀本土人才引得进、选得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卫东说,这些土生土长的返乡“新村干”既有含金量,又有含情量,真正把乡村干部队伍中的年轻大学生从“飞鸽牌”变成了“永久牌”。

目前,宿迁已为每个涉农村居配备2名“新村干”,平均年龄27.4岁,党员占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本科以上学历。他们理念新、思路活、有闯劲,形成了一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与此相印证的,是宿迁鲜切花、白玉蜗牛、南美对虾等新品种不断涌现,采摘文化、民宿经济、休闲旅游等新业态竞相发展,“网红”直播、众筹、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激活了农村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

为了在“新村干”群体内部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氛围,宿迁突出考核激励,形成了及时淘汰机制。目前,275名表现优秀、群众认可度较高的“新村干”由挂职转为任职,其中19名任村“两委”正职。

“宿迁市委在管党治党方面有方法、有实效。比如,遴选1300多名本乡本村创业型大学生到村挂职任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今年初,在2017年度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这样点评宿迁2017年到任的“新村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