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8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泗洪
2024年08月28日

泗洪:“一事一议” 织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本报记者 赵淑柳

■ 通 讯 员 李 明

日前,泗洪县界集镇香城社区居民陶志升、谢孟颖夫妇的难题解决了,家庭被纳入低保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有保障了。

陶志升、谢孟颖夫妇均是听力、言语一级残疾。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陶涛(化名)是家人捡来抚养的弃婴,因一直无人认领,直到2023年10月才归入集体户口。因儿子领养手续和户籍存在问题,陶志升一家之前未能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对陶志升一家的精准帮扶,得益于泗洪县创新推行的社会救助“一事一议”机制,这是泗洪县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生动缩影。

去年以来,泗洪县按照“稳基础、兜底线、保实效”的工作思路,创新开展市级“一事一议”试点建设。

2023年,该县出台了《泗洪县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办法》指导下,泗洪县建立以县民政局统筹协调、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联动参与的困难群众救助“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将遭遇重特大自然灾害、重特大非自然事故、重大疾病等困难人员纳入重点关注范围,及时掌握救助需求,确保困难群众能第一时间获得相应救助。

泗洪县朱湖镇居民黄雷也是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工作机制的受益者。2013年,黄雷通过网络认识一名离异女性,2014年1月生下儿子黄峰(化名)。因家庭生活困难,女方于2015年离家出走,黄雷自己带着儿子生活。黄雷是视力四级残疾,无法正常务工,平时在县城和朱湖镇打打零工。

“工作很不稳定,能干的活不多。”朱湖镇民政办副主任许波介绍,以黄雷的收入,维持平时生活开支都较困难。

黄雷在申请低保过程中,无法提供孩子生母情况,按照现有的低保规程是无法纳入保障的。针对其家庭的特殊情况,泗洪县相关部门按照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于2023年12月通过其低保申请。

泗洪县民政局副局长许娟介绍,《办法》以“救得快”为侧重点,推动社会救助审核流程再简化。该县健全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简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认定流程,压缩初审、复核、办理时限,同步加快推进入户走访调查与家庭经济状况核对。

据了解,为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泗洪县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以“救得准”为落脚点,推动民主公开再优化。该县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严格按照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工作机制的规定,形成工作人员提申请、镇村(社区)两级“联合议”,评议过程“避亲属”、评议结果“投票定”的规定程序,实现村级评议有现场、镇级审核有结论、县级确认有研究、建立专档有备查的标准化办理流程,推动社会救助在政策框架下公示、公开。

2023年7月,泗洪县半城镇初二学生陈奇(化名)被诊断出患有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治疗后,转入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后因费用过高,陈奇又转回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等待器官匹配成功后做心脏移植手术。陈奇所患疾病治疗费用很高,但不是医保部门认定的重大疾病范围。在医院治疗期间,陈奇的每日治疗费用为1000元至3000元不等,家庭支付医疗费用达34万余元。

“现场评议过程中,相关亲属进行了回避,现场由村民代表进行投票,后由乡镇审核通过、县民政局集体研判确认,陈奇本人所患疾病虽不在重大疾病范围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其医疗支出花费巨大,后续治疗支出仍较大,家庭负担较重,故将陈奇本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半城镇民政办主任张婷婷介绍,社会救助“一事一议”机制精准地把握了社会救助的情形与类别,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

据了解,自去年10月份以来,泗洪县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31076人次,入户摸排10496人次,主动实施救助及新纳入低保保障对象共2203人;运用社会救助“一事一议”机制深入基层研判疑难案例33次,研究解决疑难问题31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