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 生
2025年04月26日

文化广场成顶流!宿迁76岁乡贤硬核宠村出圈

本报记者 颜靖尧

朱婉菁

■ 见习记者 王章蕴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4月21日下午6时许,在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村的一处文化广场,喜庆欢快的广场舞曲响起,衣着鲜艳的村民随着欢快的音乐,有节奏地跳起舞来。

今年年初,唐圩村多了这处文化广场。如今,每到傍晚,该文化广场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当地不少村民吃完晚饭,就会聚集在此处。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片区域共有500余平方米,设有百姓大舞台、健身活动区和儿童游乐区。远远望去,崭新的文化广场为唐圩村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广场舞、健身操、划旱船……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轮番登场,大家个个神采奕奕。村民告诉记者,有了文化广场,唐圩村的“运动江湖”多了许多派系,村里原本不爱出门的老年人在此迈开步子,成了“风云人物”。

在百姓大舞台上,村民和着欢快的节拍,尽情舞动;在健身活动区,由唐圩村村委会捐赠的健身设施派上了用场,一面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此迎风飘扬;在儿童游乐区,孩子们在滑梯上玩得不亦乐乎,欢笑声不绝于耳。

让人称赞的是,这处文化广场是由当地乡贤王政文个人出资建造的。出生于1949年的王政文是唐圩村人。“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他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团结邻里,与人为善。在我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处非常和睦,大家有啥好东西都拿出来分享,谁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会相互帮衬。”王政文回忆。

王政文说,尽管自己早早地离开了唐圩村,但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他的思念。1987年,在外漂泊近20年的王政文返回宿迁经营一家贝雕工艺品厂。1995年,王政文开始从事中国花鸟画创作。随着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他想给家乡做点事情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乡情,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王政文每次回到唐圩村,总习惯在村里走上一圈,和村里的老年人聊聊天。眼见着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王政文感到很高兴。“因为我本人从事文艺创作,所以,我想能不能为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出一份力。”王政文说。

王政文心中产生了为村子修建文化广场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唐圩村村委会的支持。“我决定利用自己的宅基地建设文化广场,一些村民得知这个消息,还主动请缨,希望能出力支持。”王政文说。

经过相关部门审批,2024年8月,王政文着手将自己的构想变成现实。在文化广场的建设中,唐圩村不少人都出了一份力。“垫土方的时候,得知我们的土不够了,唐圩村村委会还主动为我们提供了土,大家推着小推车把土运过来。”王政文笑称,文化广场能够很快建成,要感谢每一位付出的村民。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王政文的带领下,村里的文化广场顺利建成。

“几天前,为了激发大家的运动热情,我还出资购买了一套锣鼓、几十件运动服,大家都很喜欢。一到傍晚,文化广场上热闹极了。天气越来越热,我还打算在村里建几处凉亭,希望我做的这些事,能够为乡亲们带来些许幸福感。”王政文笑着畅想着未来,他告诉记者,自己仍在为家乡发展做规划,在有生之年,他愿意尽可能地回馈家乡,回馈这片土地上的人。

“以前,我们村部附近也建有文化广场,但是可能距离大家比较远,所以文化广场的利用率不太高,这处新的文化广场,让大家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唐圩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盘章说,为了让文化广场更好地服务村民,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委会将依托文化广场,常态化开展送文化活动,弘扬良好文明风尚,同时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对健身设施等进行更新、管护。

“好久不见,近来可好?”“好着呢!你们村的文化广场建得可真漂亮,我们过来凑凑热闹!”“羡慕你们村啊,王政文真不简单,像个‘规划师’啊!”最近一段时间,唐圩村的文化广场吸引了不少邻村村民注意,他们相聚于此,关系相比往日更加亲密,在这个美好的春天,村与村也开启了新的“对话”。

采访离去时,记者回首看到,夜幕下,文化广场上方的照明设施亮起,一束束聚光灯照进了这个被夜色笼罩的村庄,男女老少唱着、跳着,村里一片欢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