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服务对象”变成“治理力量”
■ 宋清 朱凯
夏日正午,烈日灼灼。
快递员曹福强快速冲进苏宿工业园区顺丰快递站点,从崭新的冰箱里拿起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灌下肚,长舒一口气:“这冰水来得真及时!”
这台由苏宿工业园区“两新”党委捐赠的爱心冰箱,在高温天气里,为往来奔波的快递员送上了清凉。
“小冰箱”折射“大关怀”。近年来,苏宿工业园区“两新”党委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扎实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一方面,整合多部门党建力量,通过行业单建、属地“兜底建”等方式,在快递等重点行业建立党组织3个,将党组织的根系深深扎进新业态的土壤。另一方面,改建11个党群微家并为其增配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和新就业群体子女研学等活动10余场,把实惠送到新就业群体的心坎上。
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关怀,正悄然催化一场角色转变:新就业群体正从被服务的“对象”,变为参与基层治理的“力量”。
前不久,在恒大绿洲小区,快递员陈琪蹲在门口,用刷子用力地清洗居民家的地毯,汗湿的红马甲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天天走家串户,帮把手应该的!”陈琪抹了把汗,笑着说。
在园区“两新”党委的牵线搭桥下,园区快递行业党支部与恒大绿洲小区党支部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探索快递员深度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红色速递”志愿服务品牌。协议签订以来,双方已开展近10场志愿活动,为居民提供了清洗地毯等多项服务。
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蕴藏着巨大潜力。如果说身披“红马甲”时,他们是为居民排忧解难的贴心志愿者,那么穿上“工作服”后,他们便是穿行城市街巷的“移动摄像头”。
园区“两新”党委敏锐捕捉到这类新就业群体的“城市鹰眼”优势,积极鼓励他们向社区报到,引导他们变身社区“网格员”“情报员”。
“之前,快递员陈旭发现居民在楼道堆积的杂物存在消防隐患,我们立即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现场,对居民进行劝导。”园区“两新”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园区已组建“快递先锋”等3支队伍,他们已累计上报隐患30余处,处置率超95%。
从冰箱的“受益者”,到地毯旁的“服务者”,再到隐患现场的“吹哨人”,角色转变,折射出新就业群体从“为我服务”到“由我服务”的思想蜕变。目前,园区120余名新就业群体,正通过党建引领的纽带,融入社区治理网格,汇入共建共治共享的队伍。
“我们将继续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持续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党建新格局,释放更大治理效能。”园区“两新”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苏宿工业园区公安分局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本报讯 “今天播放的警示案例都是近年来真实发生过的安全生产事故,离我们生产生活非常近,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近日,苏宿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园区派出所民警在宿迁兴广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民警通过“案例警示+知识普及”的形式,向企业职工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核心要义,详细讲解了“民爆物品安全管控”的规范要求与操作流程,深入剖析了相关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针对“日常生活中隐藏的危爆物品安全隐患的排查与应对”进行了实用指导。同时,民警还结合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讲解网络刷单、网络贷款等诈骗类型及特点,提醒企业职工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信、不贪心、不盲从,鼓励引导辖区企业职工主动检举揭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携手共筑安全防线。
接下来,苏宿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认真总结便民利企经验成效,全面深入细致摸排涉企用工纠纷、合同纠纷、劳务劳资纠纷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风险隐患,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秦冬雪 朱子晨)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