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 闻
2025年07月06日

宿城:智能灌溉让乡间庄稼“喝饱”水


■ 殷朝阳

“已下达泵房启动指令。”

“即将开始浇灌。”

近日,在宿城区王官集镇,农技员在手机上轻轻地点击几下,欧庙村的水稻田便“喝饱”了水。这场“指尖上的灌水”背后,是今年2月份投入使用的宿城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平台(以下简称“农业智慧平台”)在施展“魔法”。

为助推我市“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王官集镇欧庙村的部分田地周边安装了传感器设备,并把控制模块、通信设备等设备集成至农业智慧平台,实现将泵房的运行和管理自动化。通过智能化技术,泵房就可以根据设定的程序和指令,自动完成水泵的启停、流量调节、压力控制等功能,同时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过去巡查灌溉设施全靠人力,现在坐在电脑前甚至家里,就能‘运筹帷幄’,又快又方便。”宿城区农业农村局信息服务站站长潘鑫介绍,通过部署1套视频监控枪机,便可对泵房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泵房24小时可视化,保障泵房设施运行稳定以及安保情况。

当前,在宿城区的田间地头里,分设着数百个智能传感器,如同大地的神经末梢,将土壤含水率、作物需水量等数据实时汇聚到农业智慧平台。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知悉具体墒情后,可通过平台的“一键操作”,将源源活水引入乡间河渠,泽润良田。

农业智慧平台的“精妙”不仅在于可实时监测、远程操控,节省人力,更具智慧的是其数据模型还能未雨绸缪、做足预判。

“就像给土地做‘体检’,田地该‘喝’多少水,系统比‘老把式’算得还精细。”潘鑫展示着近期生成的需水预测报表,一个个精准的数字清晰地展现着“智慧农业”的理性之美。

通过分析种植结构和灌溉定额等基础数据,结合土壤墒情、气象预报、作物生长周期,农业智慧平台可提前几天生成所需水量数据。农技员依据此数据,在宿城农业云微信小程序上“点一点”便可精准灌溉,达到节能灌溉的目标。

如今,在宿城区这片土地上,每一株水稻都在数字世界拥有镜像生命,连田埂裂缝的湿度变化都逃不过智能传感器的“眼睛”。作物需水预测、水量优化配置、闸泵联合调度、应急预案的精准推送,更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灌溉用水的精准计量与高效利用。

“有了农业智慧平台的加持,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灌溉效率,还为宿城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潘鑫说。

从“铁脚板”巡渠到“云大脑”调度,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宿城区智能灌溉的实践不仅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层逻辑,更揭示了宿迁农业水利从传统向智能转型的广阔前景。

“接下来,我们将总结建设农业智慧平台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助力我市‘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宿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广军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