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2025年07月11日
薯苗蜜薯一根生 地上地下同赚钱
■ 许昌亮 薛为传
7月10日,太阳刚冒出地平线,泗洪县孙园镇崔集村的农民就在一大片蜜薯田里忙开了。
他们正在田间剪蜜薯秧苗。“运输苗子的冷藏车已经在田头等好长时间了,请大家动作麻利一些,赶紧让人家装车走路!我们也能早干完早回家休息!”鑫达来大棚果蔬家庭农场负责人许川边劳作边喊话。
许川刚把额头的汗水擦掉,不一会儿,又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两年前,我在这里承包了200亩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由于种植的是常规蔬菜,每亩地的年收益仅3000元。再刨去成本,纯收入寥寥无几。”许川无奈地说。
去年底,许川经过考察后,和省内外多家蜜薯种植合作社签订了秧苗供应协议。今年2月份,他高薪聘请了技术员,着手在200亩的温室大棚里起垄培植蜜薯秧苗。
到了今年4月份,许川开始剪苗销售。“刚开始,一株剪下来的小小蜜薯苗,卖到了两毛七分钱,还供不应求呢!有捡钱的那种感觉……”许川至今难掩兴奋,“后来随着气温回升,多地蜜薯秧苗大量上市,价格才逐渐回落。眼下,一株秧苗只能卖到几分钱。”
开冷藏运输车的小伙王忠告诉笔者:“我承包这里的蜜薯以及秧苗运输业务。除了一小部分的蜜薯秧苗在本地销售,其余的秧苗则销往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地。”
进入7月,蜜薯秧苗降价了,而苗子下面的蜜薯长大上市了。“瞧,这地里粉色的蜜薯十分讨人喜欢,并且没有虫疤,也难怪批发价达到两块五毛钱一斤。”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刘美华说。
正在这时,许川的手机响了。“蜜薯两块七毛钱一斤,少一分钱也不卖!今天下单,我保证你有货。过了今天,还真难说!”许川说。
“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土地增收也不难。”许川感慨道,“如果一成不变地用‘老把式’种地,收入只能‘原地踏步’。”
◎ 《宿迁日报》宿迁日报社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10105892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