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思考
■ 张竞匀
202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并对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明确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宿城区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是紧盯创新主体培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激光光电、绿色建材、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持续强化科技攻关,推动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合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统筹推进“小升高”“规转高”“高培强”,年均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二是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提质增效。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和综合性孵化载体,推动建设集科研、孵化、中试、转化等为一体的大孵化集群。加快培育标杆产业孵化载体,推进激光装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质效;推动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激光技术创新基地。
三是强化开放协同创新。开展各类专题产学研活动,聚焦重点产业技术需求,精准推进企业与高校配对,形成产业链企业和高校院所长期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科研平台,加强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智慧农业等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北科创交流,推动吴中宿城工业园科创飞地高效运行,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在宿城区示范转化。
四是强化人才科技项目招引。优化“双招双引”工作机制,鼓励园区对人才科技项目实施更为宽松、更加优惠、更具针对性的招商政策,培育一支懂人才、懂产业的专业化招商团队。聚焦宿城区特色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引育一批国内一流的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来宿创新创业。
五是强化政策和体制保障。持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保持财政用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经费稳定增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创新激励政策。深入推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激励政策,优化科技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机制,护航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为中共宿迁市宿城区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