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生
2025年07月12日

海拔4000米国道上演“教科书式救援”宿迁女子专业施救化险为夷

■ 本报记者 王艳珅

7月9日,在我国海拔4000米的西藏349国道拉青线,一场突如其来的摩托车事故牵动人心。一名男子头部着地栽倒在碎石中,失去意识,年幼的女儿在旁无助哭泣。生死时刻,一名女子拎着三个氧气瓶和急救包冲上前去——她是沭阳县博爱救援队的队员张倩。

“看到了就一定要去救,本能反应就是我要下车,我要救他。”张倩说。

“当时,伤者是趴着的,他手上、胳膊上都破了,我丈夫和路人帮男子翻过了身,翻过来后发现他脸色发青,嘴角和鼻子有出血。” 张倩回忆道,面对伤者多处创伤,她沉着应对:立即测量血压、取下头盔、持续供氧、碘伏消毒、绷带包扎、创可贴覆盖小伤口,动作精准利落。随着氧气输入,伤者微弱的呼吸逐渐平稳。

“我和家人也都高反,但危急时刻,伤者比我们更需要氧气,于是,我就把仅剩的3个氧气瓶全部给他用上了。随着持续的供氧,我给他量了血压,当时120毫米汞柱,血压正常。” 张倩时刻监测着伤者生命体征。直到120救护车抵达,她详细交接伤情并协助抬运后,才默默离开。

高原环境让这次救援尤为关键。“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伤者又是趴在碎石中。如果当时不把伤者翻过来,可能他会有生命危险,张倩这次救援很专业!” 我市一专业救援人员强调。据了解,该男子疑似在弯道处失控,坠入对向车道3米深路基下。

39岁的张倩用专业的急救挽救了生命。据了解,自2019年加入救援队以来,她参与培训超150场,2024年相继取得国家应急救援员资格证书和江苏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随车携带急救包和氧气瓶,已成为她的职业习惯。

“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一种正能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我们的救援队伍。” 张倩的朴实话语,传递着守护生命的信念。在偏远高原公路上,她用专业与勇气点亮了希望之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