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家!我市公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白名单”
■ 本报记者 王艳珅
炎炎夏日,缤纷暑假。近日,宿迁各类暑假兴趣班纷纷火热开班,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和假期好“趣”处。近日,宿迁市教育局公布了我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白名单”,其中科技类11家、文化艺术类410家、体育类107家。7月7日,记者走进这些教培机构,去看看孩子们如何度过多彩暑假。
暑期活动点亮孩子多彩假期
在市区恒大华府小区运动中心篮球场,一家篮球俱乐部的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训练,他们身着运动服,神采飞扬。教练在场边注视着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不时进行指导。
据市区UP小篮球俱乐部负责人朱伟介绍,该俱乐部今年的暑假班于7月5日正式开班。对于孩子来说,篮球是一项非常有益、非常有必要的运动,它不仅能促进孩子手眼动作的协调,增强体质,还能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培养孩子的耐力、毅力等良好的品质。
在市区一小主持培训班,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讲解语音发声、气息训练、礼仪形态等相关知识。训练中,孩子们手持麦克风,兴致勃勃地练习着演讲和主持技巧,用稚嫩的声音表达着观点,用流利的语言展现着才华。
“开办这样的暑期兴趣班,我觉得很好,孩子可以在这里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今后,我会继续让孩子在这里学习,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家长朱女士说。
教育部门发布暑期校外教育培训温馨提醒
为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宿迁市教育局发布了暑期校外教育培训温馨提醒。
相比于“填鸭式”教育,孩子的学习兴趣、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建议家长在暑假期间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陪着孩子多阅读经典著作丰富素养、多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多开展社会实践开阔视野、多参与家务劳动感受生活,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以“教育咨询”“素质提升”“托管”等名义开展的学科类培训,或隐匿在居民楼、出租房等场所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均属于违规培训。这类培训存在教学人员身份不明、培训场地隐蔽、消防要求不达标等诸多问题,危及学生及家长人身财产安全。请广大学生及家长共同抵制违规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广告诱导,以免上当受骗。
广大家长要谨慎选择非学科类培训,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如确需参加科技、艺术、体育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应从孩子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出发,合理选择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并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正规机构。正规合法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须持有科技、文旅、体育等主管部门发放的《审核意见书》,以及《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机构要在办学场所醒目位置公示相关证照信息,以及机构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质能力证明,请家长在报名前注意查看。
2.关注机构安全。报班前,建议家长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选择房屋安全、场地宽敞、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等有安全保障的培训机构。重点看机构是否有2个及以上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视频监控是否能正常使用,并提前告知孩子不要在监控死角处活动。
3.注重维护个人权益。缴纳费用时,建议家长务必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课,一次性缴费时间跨度不要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得超过5000元,鼓励使用“先学后付”付费方式。务必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并索要正规发票。
最后,宿迁市教育局诚邀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参与到校外培训的社会监督中来,如大家在暑假期间发现无证无照培训、“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请及时拨打举报电话。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