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能量·新引擎”系列报道
关庙镇:实干实效 担当作为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赵璐瑶 袁振宝
广袤田野里,农民不误农时忙耕种;生产车间内,工人紧锣密鼓抓生产;项目工地上,机械轰鸣人来车往……盛夏时节,穿行在宿豫区关庙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令人倍感振奋。
去年以来,关庙镇认真贯彻落实宿豫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为全区经济指标多作贡献”为追求,保持“拼”的状态、提升“争”的意识、鼓足“干”的劲头,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呈现良好态势。
拼经济 抢项目 集聚发展动能
7月14日上午,在位于关庙镇的江苏通泰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大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运输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公司于2023年7月建成投产,总投资约4亿元,主要生产新型无机复合材料、高性能沥青路面材料、桥梁装配式预制构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绿化、建筑等领域。”据江苏通泰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树琛介绍,该公司主要分为水泥混凝土生产区、沥青混凝土生产区、箱梁预制构件生产区等六个功能区域,采用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可实现全封闭式生产,有效降低能耗、减少噪声,保障生产过程绿色环保。
“项目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关庙镇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陆树琛回忆,在关庙镇的帮办服务下,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仅用了8个月时间。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呈现良好态势,今年1月至5月,公司实现开票收入5344.87万元,入库税收670万元。
关庙镇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统筹经济运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等各项任务,在调度、协调、保障、服务等方面全力跟进,成功招引江苏鱼洋科技有限公司、淡水河蚌珍珠养殖等12个项目,2024年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0.21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8.379亿元、同比增长21.21%;实现工业开票销售8.7亿元、同比增长9.2%。
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庙镇坚持把标准化厂房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助推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先后建成标准化厂房9.6万平方米,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截至目前,关庙镇标准化厂房一期已全部用足用满,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入驻率达73.3%。标准化厂房正在成为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带动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接下来,关庙镇将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智能制造主导产业,瞄准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等重点地区,全面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招商,确保年内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争取在10亿元工业项目上有所突破。同时,关庙镇将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在项目建设、指标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作关庙贡献。
抓产业 谋特色 推动乡村振兴
农忙时节,走进关庙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只见农资储备区、育苗室、烘干区、农机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有序分布,不时有农户前来选购农资,为接下来的农业生产做足准备。
“这个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开放有一段时间了,我们经常来这边买农药、种子和肥料,家里农机坏了也会来这边维修,很方便。”关庙镇农户高为美说。
关庙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卓水河村,占地28.1亩,由镇村联合投资建设,服务范围覆盖周边三个乡镇、1.4万户农户。与传统农事服务不同,关庙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可为农户提供全流程的农业生产服务,耕种时,中心为农户提供从土地翻耕、种子播种到田间管理的全流程机械化服务;收获时,中心配备的先进烘干设备,能确保粮食及时干燥入库。
此外,关庙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还拥有农机临时修理点1个、各类农业机械112台套、仓储面积1880平方米,设有咨询服务窗口,可为农户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有力满足了农户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需求。
农业稳则天下安。2024年以来,关庙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面完成13.06万亩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创成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1个,创成省级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1个,助力“饭碗”端得更稳、装得更满、成色更足。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关庙镇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盘活老村部、老学校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招引“三来一加”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持续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截至2024年年底,关庙镇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47.37万元,同比增加267.95万元,村(社区)均收入257.89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壮大优质籼米产业,着力打造268省道关庙段籼米基地和袁王荡籼米基地两大片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关庙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表示,将积极盘活猕香园闲置地块,招引果品深加工、农文旅融合项目,进一步提升“宿有千香·关庙猕猴桃”品牌知名度,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提品质 强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
“我今年62岁,搬进新房子快两年了。现在的小区道路平坦,还有儿童游乐场、健身广场、卫生室,日子过得很舒心。”7月10日,在关庙镇林河新型社区,谈起现在的生活环境,居民施昌泽的脸上满是笑容。
林河新型社区位于关庙镇西部,占地287.8亩,总建筑面积6.45万平方米,共有住房481套。社区内建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电商服务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等场所,道路、绿化、管网等配套设施完善,可以有效满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休闲需求。
“以前住的老房子是砖瓦房,既破旧又不方便。家门口的路也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出不了门,地上全是烂泥。”施昌泽说,“现在新社区干净整洁,水泥路一直铺到家门口。住在这里,俺们的生活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林河社区的华丽变身,是关庙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缩影。2024年,关庙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村庄垃圾清理、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垃圾乱堆乱放、黑臭水体、大气污染等问题,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100%,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持续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关庙镇紧盯民生关切,先后发放低保救助资金365万元、残疾两项补贴417万元、临时救助金42万元;新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81人、医疗保险211人,更换三代社保卡555人;成立1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6个儿童之家,保障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39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4万份,举办健康教育讲座71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累计4300余人……
为了更好满足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24年以来,关庙镇依托重要节假日、党员活动日等时间节点,先后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5场,惠及群众16万人次;培育卓水河文艺宣传队、林河文艺队,排练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打造“乡村四季村晚”;依托“百姓名嘴”和党员志愿者等资源,结合重要节日开展各类志愿惠民活动138场。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歇。关庙镇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知重负重、担责尽责,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关庙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地方发展大局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