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闻
2025年07月20日

“乡村·匠心故事”系列报道

葫芦上烙印的“福禄”秘诀

■ 见习记者 徐欢 云春燕 王章蕴

7月14日天色微亮,在宿豫区来龙镇玉皇村的一间工作室内,顾秀国手执烙画笔在葫芦上创作一幅以青松为主题的烙画作品。

1968年出生的顾秀国是玉皇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消防兵”到“手艺人”,他用烙画笔在葫芦上烙印下乡村致富的“福禄”秘诀。

1987年,顾秀国成为一名“消防兵”,并在服役期间掌握了食品雕刻技艺。在一次清理火场的过程中,他发现被熏黑的墙壁上晕染出奔跑的运动员、疾驰的汽车等图案。这些图案让他迷上了“黑色绘画”。

2018年,顾秀国结合记忆中的画面查阅资料,终于与烙画“相遇”。由此,骆马湖的风光、项王故里景区的青砖、洋河古镇的美酒,都成为他烙画笔下的素材。他说:“宿迁的历史文化像泉水一样滋养着我的创作灵感。”

利用空闲时间,顾秀国四处拜师学艺,在烙画的世界里徜徉。从平面到曲面,他与时间赛跑,用烙画笔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烙画作品。

“要将烙画技艺传承下去,仅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当顾秀国一筹莫展时,葫芦烙画的发展让他看到了希望。

2024年,顾秀国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玉皇村。他把烙画笔也带到了村里。他说:“要把烙画技艺传承下去,就要让村民们看到增收致富的希望。”

起初,不少村民有学习烙画技艺的意愿,但是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三个人。为了让村民们了解并掌握这门技艺,顾秀国聚焦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作品内容和创作形式,让大家看到葫芦烙画背后的商机。

“开展市场调研后,我发现以葫芦为载体进行彩绘和雕刻创作的作品非常受欢迎。”顾秀国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为烙画作品融入彩绘元素,不仅在创作形式上取长补短,还不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持续更新创作素材库。

谈及学习烙画技艺,玉皇村党委副书记吴丹阳表示,最初是因为喜爱,如今是为了肩上的责任:乡村需要年轻人,老手艺需要年轻人来传承。

在工作室里,老手艺传承的种子已经落地生根;在工作室外,村民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今年4月,玉皇村从山东省引进葫芦苗,动员30户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了20亩的葫芦。

顾秀国和村干部们正在围绕葫芦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葫芦烙画的焦香飘出村庄,让烙画技艺成为村民们的“福禄”秘诀。

如今,玉皇村的葫芦烙画等产品逐步打开销路,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顾秀国说:“村民们创作的葫芦烙画作品,个头大的售价上千元,中等个头的能卖300元,外形奇特的能卖上万元。葫芦的‘福禄’寓意,正化作实实在在的致富‘现金流’。”

采访手记

在采访中,顾秀国指着架子上的葫芦藤憧憬着丰收的场景:“你看,这些葫芦成熟了就能卖钱。只要能掌握这门手艺,小葫芦就能给村民们带来‘福禄’!”在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与乡村生产力融合而迸发出的生命力,也明白了真正的匠人不仅有“守艺”之心,还有“传艺”之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