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 闻
2025年07月25日

“三水共治”建设幸福河湖系列报道

宿迁:现代水网建设起势达效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



编者按

水润宿迁,泽被万家。水,是宿迁发展的命脉,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依托河长制工作体系,以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契机,宿迁系统擘画“1235”现代水网蓝图,从市级统筹到县区联动,从规划引领到项目落地,从机制创新到智慧赋能,全域一盘棋纵深推进“三水共治”河湖管理。即日起,本报推出“‘三水共治’建设幸福河湖”系列报道,全景展现市直及三县两区协同发力,共绘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壮美画卷。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马爽 通讯员 张良 王燕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宿迁,这座因水而生、依河而兴的城市,始终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以下简称“三水共治”)作为关乎民生福祉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

近年来,宿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国家水网的战略号召,紧扣“水润之城”发展目标,锚定“运河画卷・淮沂安澜·全域幸福”长远愿景,创新形成“一个目标引领、两大关系统筹、三个河湖共治、五路并进突破”的“1235”现代水网“宿迁模式”,以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三水共治”协同融合,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动谋划 规划引领顶层设计

宿迁深谙“谋定而后动”之道,自2022年起,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市级规划领纲、县区规划引导”的“1+5”全覆盖水网建设规划体系,着力打通市域水网“最后一公里”,为“三水共治”搭建起“四梁八柱”。

今年,宿迁将现代水网建设纳入市人大年度民主监督事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35项、总投资43.76亿元的年度工程建设任务,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开工30项,完成投资19.57亿元,中小河流治理、灌区现代化改造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规划蓝图逐步转化为现实图景。

秉持着“源头治水、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理念,宿迁将“三水共治”嵌入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在生产领域,以农业水价改革、水权交易为抓手,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在生活领域,聚焦城乡供水保障,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和管网改造;在生态领域,以幸福河湖建设为载体,实现“河清湖秀”目标。

此外,通过系统编制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规划,宿迁打破了“条块分割”的治理壁垒,推动“三水共治”在流域治理、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构建起“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 一体建设夯实基础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宿迁紧抓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等战略机遇,以“流域、区域、城市、社区”四位一体建设为框架,统筹实施再生水利用配置、河湖生态修复等工程,为“三水共治”成效释放筑牢根基。

在水资源保障方面,中心城区加快骆马湖水源工程建设,同步推进泵房建设、取水口清淤和原水管线焊接,形成城北水厂、联合水务二水厂五期工程试运行期间水源保障方案;县区层面,泗阳县完成成子湖卢集应急水源地达标建设,沭阳县完成《城区应急水库水源地达标建设方案》编制,泗洪县启动成子湖水源厂博世科泵房改造,全域筑牢水源安全屏障。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自2023年以来,中心城区累计治理牡丹江河、清水河等河道30余条、总长超180公里,提供超4500万立方米调蓄空间;完成七堡枢纽、十里长河站等水源节点工程,城区水源补给能力提升超30立方米每秒;更新改造地下管网超720公里,完成60余个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及300余处入河错混接改造,有效削减入河污染。

在水生态修复方面,三里湿地退圩还湖工程完工,退还骆马湖湖区水面共127.64公顷、释放骆马湖库容15.49万立方米,有效恢复了湖泊防洪调蓄功能;实施洪泽湖“醉美湖湾”建设,按照《宿迁市洪泽湖“醉美湖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编排2025年重大项目36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超15亿元,让河湖成为生态保护与民生休闲的复合型空间。

此外,作为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宿迁累计铺设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网超150公里,利用量突破8000万立方米,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突破28%,《宿迁市再生水利用配置现状发展报告》理清循环关系,为“第二水源”利用提供路径指引。

精细调控 资源共享提升效益

三分建,七分管。宿迁坚持“调度科学、配置高效,调度合理、改善明显,调度精准、涵养显著”原则,通过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让“三水共治”效益持续释放。

在监测网络建设上,宿迁推动中心城区建成水位、水量、水质等监测站点500余处,规范信息化数据标准,畅通互通渠道,构建全域涉水数据监测网络;持续强化地下水保护管理,对全市地下水位持续跟踪监测、实时预警提醒,排查封填38眼取水井。

在调度机制创新上,宿迁整合防汛抗旱、海绵城市等多领域信息系统,搭建中心城区水网调度管理综合平台,形成“河湖—闸坝—泵站—管网”一体化调度体系。

防汛调度高效联动,以协同机制筑牢安全防线。宿迁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修编39项防汛预案并开展推演,汛前完成洪泽湖滞洪区15个标段验收,全力保障度汛安全。同时紧扣防汛抢险针对性、实用性需求导向,对防汛物资储备结构实施单元化、模块化升级改造,完成堤防抢险、城市排涝、抗旱灌溉三大类险情共35个模块存储,实现模块化物资在险情发生后10分钟内出库,确保“险情即处置”。

此外,宿迁还创新探索并建立了黄河故道片区“三统两分”(统一制定水政策、统一配置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工程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调度机制,有效统筹区域1.53亿立方米的年调水量,满足了生产、生态、灌溉等多重需求,实现了水资源集约、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涵养的目标,充分彰显了“三水共治”的综合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围绕‘三水共治’任务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治理,坚持运用‘源头治水、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理念,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共治,一体化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改善提升、水生态健康稳定,不断推进市域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拓展提升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综合质效。”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