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楚启钥通江海
——写在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行之际
■ 本报记者 刘海
7月25日,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行,全省唯一没有开放口岸的设区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有了属于自己直通世界的口岸支点。这不仅是宿迁的“破局”之战,更为江苏开放大局补齐了关键一环。
如今回头看,当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但来时路的艰辛,仍历历在目。
自2021年起,宿迁市委、市政府就将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列为头等大事,连续四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这不仅“印”在纸面上,更“映”在行动里。市领导提请省政府高位推动,十余次北上对接海关总署,数十次奔赴南京海关争取支持,再以超前眼光规划建设、出台政策。当全国审批政策持续收紧,宿迁以“风雨兼程、久久为功”的韧劲斩关夺隘,争取到了近七年江苏省内唯一新设立的保税物流中心。
为什么宿迁对保税物流中心这么渴望?长久以来,当省内其他城市敞开大门拥抱全球,宿迁却在开放的大门边独自徘徊。开放口岸的缺位如同无形的屏障,宿迁企业承接国际订单,需绕道外地口岸“借港出海”,进口的原材料或设备也需辗转周折才能抵达生产一线,既阻挡了宿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便捷通道,也悄然提升了发展的成本。
但随着宿迁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赛得利、三夫户外为代表的一批骨干外贸企业快速成长,今年全市进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已有近200家。
显然,此时此刻,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封关运行,正当其时。从此,企业可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通关、退税、保税仓储等服务,国际订单处理效率将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铁路专线通到港区,货物下了火车就能上船,运河宿迁港8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每周超50班船通向世界各地,手机点点“宿港通”,船舶报港省一半时间,货车周转快七成。宿迁还以“多式联运”盘活开放“棋局”,跑出了新速度,做出了新服务。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保税物流中心不仅是宿迁开放型经济的强大“路由器”,亦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在“苏大强”的经济版图上,宿迁不再缺席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一节点打通了区域开放脉络的“微循环”,使“长三角”的开放体系更加完整、协同更加高效,不仅有利于深化与连云港、徐州等“四港联动”,更增强了宿迁对鲁南、皖北、豫东等周边腹地的辐射吸引力,成为撬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支点。
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封关运行只是开放征程的新起点。未来,如何运用好保税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宿迁已有打算。比如,依托京东全球购和CW新零售,探索运用“前店后仓”“线下体验+线上配送”等特色服务模式,用“保税+电商”的化学反应,打造“长三角”北翼跨境消费新地标。再比如,聚焦企业需求,将保税功能嵌入大宗原料供应链,让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在“家门口”完成闭环,把物流成本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等。
我们期待当保税物流中心的集装箱迎着晨光装船启运时,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货物的流转,更是在开放浪潮中乘风破浪的宿迁。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