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8月03日

“年中看·看全年”系列报道

项目攻坚厚植跨越赶超新势能


本报记者 马凌峰 孙安

■ 见习记者 田海宁

新开工项目厉兵秣马,在建项目快马加鞭,建成项目满产达效……夏日的西楚大地处处热潮涌动,始终保持着奋勇争先的“速度”和“热度”。

推动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践,离不开项目落地生根、产业开花结果。今年以来,宿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产业思维拓展招商场景,以市场眼光精准招引项目,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为企服务,切实把项目引建作为稳投资、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年过半,全市项目建设成效如何?数据显示,上半年,宿迁新竣工项目157个,完成投资419.5亿元,强劲的发展引擎已然轰鸣。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强引力”从何而来?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共同的宏观环境、同样的多重挑战,如何增强“招商磁场”引力?宿迁跳出传统的招商思路,从“给政策”逐渐转为“给机会”。

“我们来之前,宿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于企业比较关心的区域配套、供应链资源、市场空间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感到很放心。我们当时已经预见到现在公司的快速发展。”近日,江苏奔腾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权杰介绍,公司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力争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王权杰表示,宿迁激光产业园内,激光切割的成熟应用与激光美容、激光显示的创新场景交织成的“应用生态网”,正是吸引公司落户的关键。公司与宿迁激光产业园内的力鑫智能装备、凯普林光电等企业构建起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关系,在园区内即可完成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加工的“一站式”配套。

同样看好宿迁发展前景的江苏海聆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依托宿迁上下游配套企业,公司物流成本大幅下降。过去公司从外地采购原材料,如今实现‘门对门’采购,每年可节省物流费用50万元,采购周期缩短10天,产品合格率提升1个百分点。”

这样的“精准对接”,原因在于宿迁今年力推的“场景招商”新模式。“所谓‘场景招商’,就是围绕新技术和新领域梳理、公布场景清单,告诉企业我们‘有什么’‘要什么’。”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宿迁围绕低空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和15条重点产业链,梳理出239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场景、175个新兴产业招商场景和216项龙头企业链式招商需求,像“提供菜单”一样,告诉企业“这里有什么、需要什么”。

以项目丰富场景,以场景带动招商。宿迁发布重点产业链招商场景后,本地产业优势切实成为企业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宿迁、把布局延伸至宿迁、把项目落地在宿迁。

据统计,上半年,宿迁密集开展50多场招商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3个,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高端纺织、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

项目建设“满弓劲发”

“强推力”源自何处?

重大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1月4日,宿迁举行2025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启动活动,进一步释放“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鲜明信号,鼓励全市上下开足马力,跑好开年“第一棒”,铆足干劲冲刺项目建设“开门红”,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据了解,2025年,全市共有25个实施项目、1个储备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其中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84.5亿元;市级重大产业项目424个,年度计划投资2289.8亿元。

自此,招商成果加速转化为建设热潮。重大项目建设“满格”推进,各地用实实在在的“进度条”,展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在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内,总投资10亿元的几米物联项目建设高速推进。该项目专注于智慧车联、智慧校园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半年时间。

在吴江泗阳工业园区,江苏智匠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启动多栋厂房建设,建设进度比预期提前了两个多月。这个总投资15亿元的市级重大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超20亿元,为泗阳纺织行业强链、补链注入新动能。

沭阳县常坤智能科技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部分厂房已经完工。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将建成规划年产300万货位的智能立体仓储货架基地,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

紧盯时间表、按下快进键,重大项目建设“跑起来”,不断刷新“进度条”。项目建设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团结奋斗”四个字。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在市委、市政府号召下,全市干群心往一处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团结一心,奋发作为,才有此收获。在招商引资前线,招商人员一次次拜访洽谈,抓住每一次合作机会;在行政审批大厅,帮办人员主动对接各种审批流程,为企业节省每一分钟;在项目建设现场,属地领导多次上门服务,用心用情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这些最大广度的联合、最大限度的团结、最大程度的和谐,正在为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助力宿迁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开发园区“两家获批”

“强支撑”路在何方?

今年4月,省政府时隔7年再次启动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复工作,江苏宿豫经济开发区、江苏泗洪西南岗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全省共7家开发区获批,我市占2家。截至目前,宿迁已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0家。

从空间布局来看,我市开发区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实现了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从主导产业来看,我市开发区已形成以加工制造、酿造(酒)等产业为核心,门类齐全、紧跟前沿的产业体系;从园区功能来看,我市设立了多种类型的开发区,针对性强,符合发展实际,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

新获批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也是各有特色、各具潜力。江苏泗洪西南岗经济开发区从省委、省政府重点帮扶的贫困片区成功突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将汇聚更多资源,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五链”协同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更高质量平台载体。同时,作为宿迁南向发展的节点,也将进一步加强与苏南城市的联动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以“互联网+商务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江苏宿豫经济开发区将聚焦电商及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不断深耕数字经济等赛道,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力求通过“园区+平台+场景”战略模式,打造全国知名、全省引领的宿迁“产城融合创新引领核心”,发挥全市“电商名城”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引领宿迁市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促进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事实上,随着宿迁更高质量发展,开发区的“硬支撑”作用也在不断凸显,在引导产业集聚、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宿迁始终把开发区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引领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出台《宿迁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年)》,充分发挥开发区“三主一基地”作用。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宿迁正在谋划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松绑”,在人员管理和薪酬改革上“增效”,在整合优化和放权赋能上“提速”,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创新上“提优”,全力破解开发区体制机制制约难题,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在几天的采访中,项目建设的热潮令人印象深刻。从“场景招商”的精准匹配到“满弓劲发”的建设速度,再到开发区“硬支撑”的谋篇布局,宿迁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给机会、造生态、布全局”的系统思维,这“三力”值得深思。

“给机会”是招商智慧的现实体现,是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宿迁不是简单地依靠政策优惠,而是用产业链场景清单为企业“画像”,用真实需求对接投资意向。宿迁激光产业园内企业间的“门对门”配套,正是产业生态说服力的生动体现。这也启示我们,现如今,招商引资已从“拼政策”转向“拼生态”,唯有精准呈现区域禀赋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点,才能赢得优质项目的青睐。

“造生态”是团结奋斗的生动诠释,是项目提速的深层密码。从招商前线到审批大厅再到建设现场,多部门协同破解了“签约快、落地慢”的痼疾。几米物联项目半年开工、常坤智能科技项目施工进度提前四个月的案例,折射出行政效能与企业效率的“双向奔赴”。在区域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唯有凝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共识,才能让项目建设的“进度条”跑出加速度。

“布全局”是开发区建设的深远谋划,是回答好“差异化”的城市答案。江苏宿豫经济开发区深耕数字经济、江苏泗洪西南岗经济开发区联动乡村振兴,两家新晋省级开发区的定位,体现了对区域功能的清醒认知。当下,开发区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竞速”,唯有立足禀赋、错位发展,才能避免“千区一面”,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实践表明,项目建设不是简单的“铺摊子”,而是对地方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验。其经验或许难以复制,但其中尊重市场规律、强化系统思维、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论,值得更多更深层次的探索。

(本组系列报道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