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 闻
2025年08月09日

“戎耀宿迁·寻迹优秀退役军人”系列报道

周东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 云春燕 曹裕栋

他曾是一名坚守岗位14年的空军战士。退役后,他成为一名企业家,不仅为退役军人搭建起就业平台,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反哺家乡。从军营到地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初心。他就是周东芹。日前,笔者来到沭阳县桑墟镇,聆听他的故事。

军旅淬炼 14年青春岁月铸牢军魂

1996年,18岁的周东芹带着对军营的憧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空军战士。

在战术训练场上,膝盖磨破了的周东芹,仍咬着牙完成3公里武装越野跑;在寒冬的岗哨上,他以标准军姿站立数个小时,直至晨曦初露。

凭着这股韧劲,周东芹从战士成长为班长,并带领全班战士在连队比武中获得队列会操第一名、“战术演练优胜班”两项荣誉。在担任司务长期间,他创新推行“阳光采购”制度,让连队伙食满意率从65%跃升至92%,获评“后勤管理标兵”;转任机关管理员后,他牵头实施营房改造工程,精打细算节约经费12万元,获上级表彰。

从军14年,周东芹受到嘉奖8次,荣获“优秀士官”称号3次。在退役的那天,战友们赠送他一副对联:“铁骨铮铮守边疆,赤心拳拳报家国。”

“这副对联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时刻提醒着我要保持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本色,把部队的优良作风传承下来。”周东芹坚定地说。

创业领航 为退役军人就业引路

2010年,退役返乡的周东芹抓住桑墟镇木材产业的发展机遇,贷款50万元创办了沭阳县建发木业制品厂。在创业初期,他白天泡在车间里调试设备,夜晚钻研木材加工技术。他凭着这股拼劲,让沭阳县建发木业制品厂在半年内实现量产。

作为一名有着14年从军经历的企业家,周东芹在招聘时明确了“三个优先”原则:在同等条件下,退役军人优先录用、优先培养、优先晋升。目前,沭阳县建发木业制品厂有120名员工,其中36人是退役军人。在这36名退役军人中,有5人已经成长为管理层骨干。退役军人王强在入职时仅有初中学历,周东芹专门安排他参加技能培训,如今已成为技术骨干。

为了带动更多的退役军人就业,周东芹发起成立了“桑墟镇退役军人就业联盟”,联合23家企业建立岗位数据库,并先后举办8场专场招聘会,帮助156名退役军人找到工作。“一个人富不算富,能让战友们都过上好日子,才对得起穿过的军装。”周东芹说。

公益同行 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

在“关爱老兵”方面,周东芹出资为68岁的困难老兵窦连春重建房屋。老人在搬进新房时,紧紧握住周东芹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亮堂的房子。”近5年,周东芹累计走访慰问困难老兵47人次,送去慰问金及物资总值18万元。

在教育帮扶的路上,周东芹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与5名家庭困难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受助学生李小雨(化名)因家庭变故濒临辍学,他不仅承担了李小雨的学费,还定期带着李小雨参观军营、走进企业。在他的鼓励下,李小雨于2023年考入师范院校。

此外,周东芹连续5年向桑墟镇一所九年制学校捐赠助学金,累计7.2万元,并设立“退役军人励志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2022年,他发起“老兵课堂”活动,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述军旅故事,受教育师生超过2000人次。

“我希望能用军人的故事,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爱国的种子。”周东芹说。

反哺家乡 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2016年,得知桑墟镇北大兴村因夜间没有路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消息后,周东芹捐资3万元,带动社会捐款12万元,为北大兴村安装了42盏太阳能路灯。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周东芹捐资15万元铺设“产业路”,解决了沿路村庄的农产品运输难题;出资8万元改造灌溉水渠,让600余亩农田增产。

从军营到地方,周东芹的脚步从未停歇。他先后荣获“沭阳县优秀退役军人”“宿迁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等称号。他说:“我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党员。我认为,为党和人民做事没有终点。”

如今,周东芹正筹建“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计划在3年内培育10家由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他用行动证明:退役军人永远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先锋力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