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人才公寓供给体系 打造聚才留才“强磁场”
本报记者 骆伯玮
■ 通 讯 员 王松国 张峰 王子玥 王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来宿迁就业创业,一处温馨便利的居所是他们安心奋斗的重要支撑,也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居住体验与生活质量。
近日,记者从市委人才办获悉,今年出台的《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按照“多元化筹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快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一个社区”的多层次人才公寓供给体系,以人才公寓“小切口”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
《计划》实施以来,宿迁人才公寓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新模式、新思路、新场景不断涌现,助力“人才强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实。
科学规划布局,筑牢人才安居根基
为增强人才公寓供给的灵活性与针对性,《计划》强调应科学规划供给,统筹考量区域产业布局、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人才公寓建设与配置。
根据《计划》,宿迁将实施“三步走”策略:到2025年底,新增人才公寓4200套,探索完善运营模式与服务标准;2026年底再新增8400套,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至2027年底,再新增8400套,累计新增达21000套,推动人才公寓供给与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深度融合,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人才安居体系。
9月12日,记者在宿豫数字经济中心人才社区项目现场看到,各类装修材料堆放整齐,建筑工人忙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作为集居住、社交与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型社区,该项目汇聚“产、研、商、住、娱”全维度资源,致力于为人才营造“居住安心、创业顺心、生活舒心”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力打造全市高品质人才社区样板。
“我们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严守工程质量、安全施工与绿色环保底线,全力加快装修进度,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用。”宿豫数字经济中心人才社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15分钟生活圈”为理念,规划建设900套精品房源,打造7600平方米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与商业空间,系统完善周边商业、医疗、教育等服务配套,推动“一站式”生活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拎包入住”,全面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不仅是宿豫数字经济中心人才社区,围绕三年新增21000套人才公寓的总目标,2025年宿迁还启动泗洪人才之家二期、宿迁经开区人才创新港青年公寓等17个重点项目,预计可提供5000余套房源。
精准对接需求,升级人才居住体验
人才公寓建设不仅是硬件提升,还是对人才需求的精准响应。《计划》提出应构建人才社区生态,通过三种房源类型满足不同人才需求:为企业技能工人提供经济公寓,为大学生和青年人才提供舒适公寓,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精品公寓,同步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从单一居住功能向复合型社区生态的转变。
如何回应个性化居住需求?苏宿工业园区青年公寓项目作出积极探索。据悉,该项目分两期开发,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亿元,建有1幢“白领公寓”和4幢“蓝领公寓”,共提供1450套住房,涵盖两室一厅、一室一厅和标准单间等多种户型,致力于为创新创业人才打造舒适便利、功能完备的居住环境。
拓宽筹措渠道,提升运营管理效能
按照《计划》既定的目标,宿迁将实施高品质、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鼓励存量资产盘活改建,支持各园区、开发区企业自建,进一步畅通房源筹集路径。
“泗洪人才之家”项目就是宿迁运用市场手段探索“低投入、高效益”盘活闲置房产的生动案例。“我们采用‘存量改造+功能再造’模式,通过民用水电气价格优惠政策降低运营成本,将闲置楼宇改造升级为集居住、社交、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人才综合体,实现化解房地产库存与满足青年人才高品质居住需求的‘双重突破’。”泗洪县城市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泗洪人才之家”项目负责人许昌峰说,项目一期204套公寓投入运营后,吸引了500余名青年人才申请入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彰显。
随着大量青年人才入住,如何在保障居住体验的同时,实现高效、精准管理?细读《计划》可以看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广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房源信息实时更新、智能分配,建立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是实现人才公寓运营专业化与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针对“找房慢、服务缺、归属感弱”的痛点,“泗洪人才之家”项目通过“手机端小程序+机器人”实现智慧管理,集聚在线选房、智能缴费、实时巡查、送物慰问、预约打扫等多项功能,实现“管理端”与“租住端”的“双向智能化服务”。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根据《计划》要求,构建“迁宿迁”品牌,塑造“温馨、便捷、活力”的人才社区形象,到2027年底,打造14个高品质人才公寓标杆社区,以人才公寓“小切口”打造聚才留才“强磁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