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9月19日

“幸福路”上奏丰歌


■ 本报记者 骆伯玮 丁国灿

一处乡村小路,改写了村庄的发展轨迹;一条物流通道,衔接好“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一张交通路网,释放出区域发展的澎湃活力……农村公路在宿迁广袤大地上纵横交织,不仅串联起城乡之间的“烟火气”,还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曾几何时,宿迁部分农村地区交通闭塞,“出门靠走,通信靠吼”的顺口溜道出了出行的艰辛。近年来,宿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531公里,乡镇三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100%,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100%,规划发展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100%。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加速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根基,让“路好走了”成为人民群众最真切的感受。

一路畅行促增收

铺就群众“致富路”

9月11日清晨,记者顺着幸福大道来到宿豫区大兴镇双茶棚村,只见平坦宽阔的沥青路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延伸至远方,人来车往,一派繁荣景象。记者走进种植大户李保龙的葡萄大棚,工人娴熟地用剪刀将饱满晶莹的葡萄剪下,快速打包装箱,整齐摆放在大棚内,等候收购商上门取货。

谈及往昔,李保龙感慨颇深:“以前村里道路狭窄,大型货车根本进不来,只能靠小型车辆接驳转运。一路上颠簸摇晃,好多葡萄都颠坏了,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还严重制约了种植规模。”

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鼓起的“钱袋子”上。如今,8米宽的沥青路成了连接田间与市场的“黄金通道”,李保龙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幸福。

“2020年,政府考虑到种植户的实际需求,把幸福大道修到大棚旁,收购商从山东、安徽、广东、浙江过来装货再也不犯愁了,特别方便。”李保龙笑着说,去年葡萄大棚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00多亩,预计今年收入近300万元。

一条大道连城乡

铺就振兴“产业路”

“以前村里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运输成本特别高,再好的货也卖不上价。现在农村公路越来越好,我们按需调整运输计划,能及时把新鲜的农产品送到市场。以前卖不出去的特色农产品,如今是城市居民抢购的‘香饽饽’。”在双茶棚村,来自山东省潍坊市的收购商朱玉明说,农村公路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纽带”。

依托幸福大道,双茶棚村打通了特色农产品外销的“最初一公里”,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交通条件改善后,我们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开发,逐步构建起以瓜蒌为主导,‘稻麦+瓜蒌+葡萄’协同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双茶棚村拥有土地8050亩,其中瓜蒌种植面积1600亩,葡萄小镇项目规模达350亩,带动500余人就业。”双茶棚村相关负责人说。

双茶棚村的可喜变化是幸福大道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凭借便利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宿豫区沿幸福大道发展高效农业,建成大兴瓜蒌等万亩产业园3个、2000亩以上高效农业基地25个,为农业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道路通,百业兴。“十四五”以来,宿迁不断深化“农村公路+”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推动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培育绿色果蔬、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开展农村公路品牌提升工作,形成农村公路品牌集群,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一条条“产业路”,为农村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路畅行暖民心

打造安居“美丽路”

随着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交通网逐步完善,宿迁通过构建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级客运体系,实现了城乡客运服务无缝衔接,满足了农村群众便捷出行需求,让“抬脚上车”的愿望成为现实。

“以前一下雨,道路泥泞难行,出门特别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我早上坐公交车去城里打工,下午能准时回家吃热乎饭,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双茶棚村村民王华强说。

农村公路交通网不仅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还从根本上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物理屏障,拓展了农村群众的生活半径和发展空间。由此,许多年轻人开启了“白天进城上班、晚上回村居住”的生活模式,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照进现实。

更让人惊喜的是,宿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旅游”模式,串联起农村公路沿线的田园风光、生态景观、乡土文化等元素,让原本“灰头土脸”的农村土路变成“车在画中走,人在园中游”的亮丽风景线。

市湖滨新区环骆马湖旅游公路是“宿迁市十大最美农村路”、省级“美丽农村路”样板路;宿豫区充分利用来龙镇白鹿湖社区宿北大战遗址公园、新庄镇杉荷园湿地等文旅资源,勾勒出“以路为轴、以村为点、以水为脉、以景为体”的“幸福品牌”图景;泗洪县青城线全长25公里,穿过青阳街道、石集乡、临淮镇,将柳山湖旅游风景区、周台民俗风情馆、观鸟园等旅游景点串联成线,成为“泗洪一日游”的一条精品线路,深受游客青睐……如今,路面平坦整洁、沿途风景美不胜收的农村公路在宿迁比比皆是,构建起“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四好农村路”发展格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

蹚出长远“发展路”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护好、运营好。面对覆盖越来越广、里程越来越长的农村公路,宿迁是如何筹措资金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早在2022年底,宿迁就在全省率先出台《宿迁市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宿迁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财政性资金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交通安全宣传进行补助,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均进行县级质量检查检测,让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安全是农村公路的生命线。宿迁始终坚持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的“四同时”制度,强化农村公路危旧桥梁管控工作,建立健全危桥视频巡检机制,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持续防范化解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风险,为群众的出行安全上好“多重保险”。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宿迁农村公路建设“硕果累累”:全市投入3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80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4426公里;投入6.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59座,实施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5156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安防设施设置率达100%。

“随着群众的需求从‘走得了’转向‘走得好’,我们将以‘稳规模、优结构、保安全、提效率、促融合’为重点,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宿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傅饶表示,下一步,宿迁将持续推动农村公路黑色化、老旧路改造,优化路网规划,为服务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