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城: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群众幸福“触手可及”
■ 本报记者 王逸鸣
近年来,宿城区始终将民生工作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高标准推进民生实事,让“民生承诺”转化为群众可触可感的“幸福体验”。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让孩子在“家门口”顺利入学并接受优质教育,是众多家庭的希望。9月16日,在蔡集初级中学,食堂与多功能教室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食堂于2005年建成,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墙体脱落、设施老化等问题,不仅影响用餐体验,还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正在进行改造提升工程,预计于今年11月投入使用。”据该校总务主任张民介绍,新建的餐厅分为两层,一楼包含操作间和学生就餐区,二楼为师生就餐区,可同时容纳1350名师生用餐;新建的640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室将解决大型教学活动场地不足的难题,能满足450人同时上课。
在宿城,像蔡集初级中学这样实现“焕新”的学校并非个例。近年来,宿城区累计投入近50亿元,推动36所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新增学位4.57万个。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宿城用教育资源的“扩容提质”,为群众幸福生活筑牢了根基。据了解,今年,宿城区学校共有30个建设、改造和装修项目,涉及25所学校,新增学位4485个。
“住有所居”是民生之要,更是城市发展的温度所在。在位于河滨街道的新城河滨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幅“安居图景”正加速成型。据悉,该项目为市、区两级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及民生实事项目,规划建成2栋24层、9栋18层居民住宅房及沿街商铺。“目前主体已全部封顶,二次结构完工。接下来,我们会提前介入关键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期交付。”项目相关负责人闫向征说。
近年来,宿城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我们将全面加快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群众生计,一头连着社会发展。今年以来,宿城区创新就业服务模式,以“人才夜市”为载体,搭建起求职者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桥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宿城区已举办3场“人才夜市”,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涵盖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难”,更拓宽了群众“就业路”,让“家门口就业”从愿望变成现实。
从教育阵地的“旧貌换新”,到安居工程的加速推进,再到就业服务的“创新破局”……今年以来,宿城区高标准推进77项民生实事项目,以实打实的举措,绘就更加锦绣的“民生图景”,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