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 版
2025年09月25日

“‘迁’帆逐绿行”系列报道

激活“绿动引擎” 锻造发展新优势


编者按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深扎根于西楚大地,当绿色发展的蓝图逐步转化为生动实践,宿迁正以“绿”为笔,绘就一幅生态颜值与发展质量齐升的崭新画卷。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25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即日起,本报推出“‘迁’帆逐绿行”系列报道,记者循着宿迁绿色发展的足迹,走进生产车间、深入改革一线,解读宿迁以绿色为底色的发展智慧,传递与各方并肩同行、共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坚定信心。

■ 本报记者 祁秋月

一个“绿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个小镇,从“垃圾围城”蝶变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一张“绿票”,将绿色融入高质量发展的每个细节……绿色不仅勾勒出水韵宿迁的生态底色,还涌动在宿迁的发展大势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宿迁最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激活“绿动引擎”,锻造发展新优势。《宿迁市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2024—2025年)》《宿迁市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接连出台,明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宿迁正以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朝着产业升级、生态宜居、民生改善的目标稳步前行。

绿色发展的密码,藏在产业转型的“蝶变”中。在沭阳县贤官镇,板盟店科技新材料(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的胶黏剂“绿岛”项目正重塑木质产业格局。作为宿迁16个“绿岛”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推动传统木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绿色生态逐步形成。在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里,数十台针织大圆机高速运转,实现抽丝、编织全流程自动化。该公司投入数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55%以上,能耗下降8%,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目前,宿迁已拥有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5家省级绿色工厂和2个省级绿色工业园区,串联起产业绿色转型的完整链条。

绿色发展的温度,体现在民生改善的“答卷”里。耿车镇的“华丽转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昔日的“垃圾小镇”,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见景。通过全域水质修复和污水管网全覆盖,耿车镇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并建成绿色家居产业园、直播电商创业园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

绿色发展的活力,来自模式创新的突破。作为全省唯一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宿迁在全国首创“绿票”交易机制,开展地下水水权交易试点,发放全国首笔VEP花木生态价值贷款。今年7月,泗洪县完成全省首单由社会资本参与的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交易——2039.58亩养殖塘的三年经营权及生态权益以1132万元成功转让,实现了由“生态账”向“经济账”的转变。在江苏汇纳新材料有限公司,煅烧炉的余热被“变废为宝”,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1.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5万吨。“十四五”以来,全市124家企业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中水回用、余热回收等技术广泛推广,“减污降碳”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从“绿岛”赋能产业升级到“绿票”激活生态价值,从“垃圾围城”到生态家园,宿迁的绿色发展之路,既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又是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如今,这座城市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让“绿动引擎”释放更强动能。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宿迁的绿色故事仍在续写。未来,产业竞争力与生态承载力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同频共振”,让“绿色”成为西楚大地永不褪色的发展名片,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锻造出更具辨识度、更富竞争力的新优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