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库变作坊,隐患何时休?
本报记者 白岩贺
■ 见习记者 臧 鑫
最近,宿迁经开区富豪御景城小区业主反映,小区车库设有一处布料代工点,现场堆放大量易燃物,相应设备也不齐全,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反映人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富豪御景城小区12号楼的地上车库,3个车库已被改造成代工点,每个车库30平方米左右。大量待加工和已经包装完成的布料堆积在地面上,空气中飘浮着毛絮与纤维粉尘。在现场,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熨烫、折叠与包装,没有一人佩戴口罩防护,现场也没有任何除尘设备。当被问及此处是否配备消防设施时,一位工人说:“我们这儿都是有灭火器材的。”但记者发现,3个车库内仅配备了2个瓶装灭火器,这样的消防条件让人担忧。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处有15位工人,分烫包与手工两组,大家都是按件计酬。“我正常都是早上八点送小孩上学,大概九点来这里进行烫布和包装。我们都是宝妈,就想着利用空闲时间,补贴一下家用。”其中一位工人告诉记者,离家近、工作时间相对自由,成为大家选择在此工作的关键原因。
当被记者问及此处是否具有营业执照时,工人们普遍流露出“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工人甚至反问记者,这种简单的手工活为什么还要营业执照呢?《江苏省城市规划条例》规定,车库属于住宅配套设施,擅自改变用途需经规划部门审批。记者现场联系来了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九鼎社区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此处属于无证经营,也没有变更手续。该代工点负责人目前已经在别处租到了正规生产厂房,大型设备基本已迁走,但因部分工人通勤困难,所以仍保留熨烫、包装等轻工序于车库中。“我们社区已经让他们把像缝纫机这种产生较大噪声的大型机器搬走了,但是我们只能规劝和督促他们在消防安全这块做好,比如配备灭火器,注意用电安全。”工作人员无奈解释道,因为社区没有执法权,日常管理以宣传和劝导搬离为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对此,宿迁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表示,《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无证无照经营。违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之前我们接到反映后,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去往现场,也在现场打电话给代工点的负责人,她们是在从事无证的布条加工。”宿迁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表示,经核实,该代工点确实没有营业执照,但考虑其解决了部分特殊群体灵活就业需求,秉持着人性化执法原则,当时就没有强制搬离,要求代工点负责人尽快寻找合规场所并办理营业执照。
为进一步推动问题解决,记者找到了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物管办工作人员郭浩。“街道层面已经介入处理此事,向代工点负责人下达了最终搬迁期限。目前代工点内部分设施已经搬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督促社区和物业公司对该代工点负责人进行劝导,争取尽快把剩下的设备搬走。”郭浩表示,之后他们会加大监管力度,若逾期仍在原址偷偷生产,街道将协调执法部门联合行动,依法予以取缔。
编后:这起投诉犹如一面多棱镜,照射出城市治理的多元诉求。一方面,安全红线不容突破,无证经营必须依法整治;另一方面,灵活就业群体的生存权同样需要保障,强行取缔又显得不太人性化。如何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属地职能部门的治理智慧。城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从来不是单选题,唯有将疏导措施前置、执法边界厘清,方能真正实现“保民生”与“守底线”的双赢。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