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2025年08月11日
“以虫治虫”,小小赤眼蜂成为“生态卫士”
■ 本报记者 唐献军 吴炳翔
农作物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为了有效防治桃蛀螟、玉米螟等虫害,近年来,市洋河新区郑楼运河港产业园张渡村积极采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让小小的赤眼蜂成为守护高粱这一酿酒原料安全的“生态卫士”。
“这是赤眼蜂的蜂球,在每一个蜂球内有5000只至8000只赤眼蜂。”近日,在张渡村的一片高粱地里,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酿造原粮研究室副主任赖上坤正在为高粱种植户讲解赤眼蜂的控虫原理及注意事项。
作为自然界中的“灭虫高手”,赤眼蜂的控虫原理充满生态智慧。据赖上坤介绍,赤眼蜂在羽化后能精准搜寻400多种害虫的卵块。赤眼蜂的成虫产卵于害虫卵内,幼虫取食害虫卵黄,让害虫卵无法孵化。新一代赤眼蜂羽化后,会继续寻找新的害虫卵块寄生,形成可持续的虫害防治闭环。
“我以前防治虫害要多次喷洒农药,现在有了赤眼蜂,不仅不用多次喷洒农药了,而且高粱长得特别好。”张渡村高粱种植户蒋思林说。
“采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成本低。可以说,赤眼蜂是高粱种植户防治桃蛀螟、玉米螟等虫害的理想选择。”赖上坤说,“我们将继续为高粱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他们开展虫害防治及后续的收获、收购等工作。我们不仅要带着农民干,还要帮着农民销,最终实现农民富。”
◎ 《宿迁日报》宿迁日报社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10105892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