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 闻
2025年09月16日

“戎耀宿迁·寻迹优秀退役军人”系列报道

王庭江:安全守护二十五载 用坚守诠释“退役不褪色”

■ 本报记者 倪家乐 通讯员 张翔

在泗洪县防汛抢险一线,总能看到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他“年过半百”,却总冲在最前端;他声音沙哑,发布号令的声音却清晰有力;他的双脚常被积水泡得发白,却步伐坚定。他是泗洪县水利物资储备中心的王庭江,多年来,从军营到水利一线,戎装虽解,初心未改,他始终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担当使命 做暴雨中的“逆行者”

王庭江,1969年出生,1986年11月参军入伍,1988年入党。军旅十三载,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两次三等功。2000年4月,王庭江退役后,被安置到泗洪县水利系统,从此扎根防汛抗旱抢险一线。25年来,他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险情就是命令!”这是王庭江常挂在嘴边的话。2018年8月25日,泗洪县遭遇短时强降雨,泗洪县部分地区积水深达90厘米。王庭江连夜组织人员封堵倒灌的管网水道、架设机泵抽水,连续两天没有休息。王庭江的双眼红肿、咽喉发炎,双脚长时间被污水浸泡,最终脱皮、流血,他随手用塑料袋包裹流血的伤口后继续工作。“每快一分钟,群众就少一些危险。”王庭江带着队员踏遍受涝片区,布设12个排涝点、架设60台机泵,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战胜了那次险情。

2021年7月,位于泗洪县朱湖镇的一处拦洪闸门出现裂缝,洪水倒灌威胁朱湖镇的数个村庄。王庭江带领50名抢险队员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用木桩和沙袋构筑屏障。暴雨如注、河水汹涌,王庭江浑身湿透,却始终冲在最前端。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他们成功解除危机,保护了4万亩农田和6000户居民的安全。

忠于职守 做创新攻坚的“排头兵”

“设备即战之利器,务必时刻保持‘拉得出、打得响’的战斗状态!”王庭江对防汛设备的重要性有着深刻且清醒的认知。多年来,他始终身着工作服,扎根车间一线,与技术维修人员并肩作战,一同对防汛设备进行检测与调试。

面对老式柴油机水泵存在的油耗居高不下、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王庭江全身心投入研究,经过多次尝试,成功将设备系统升级为电动化系统。如今,一台300千瓦的发电机组便能带动11台电动泵进行排水作业,工作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也为抢险救灾工作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王庭江也高度重视队伍建设。2021年,他主动牵头,精心组建了一支由60人组成的专业防汛应急抢险队。此后,他们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活动,切实提升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王庭江经常告诫队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在王庭江的悉心培育下,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泗洪县防汛工作的“中流砥柱”,多次在危急时刻迅速响应、高效完成抢险任务。

初心不改 做百姓的“贴心人”

多年来,王庭江多次带队深入老旧小区开展抢险排涝作业。一次作业中,他踩中破损井盖坠入窨井内部,幸亏他的双臂奋力支撑才脱险。爬上来后,他只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又继续投入战斗。不仅如此,王庭江也冲在抗旱的第一线。2022年抗旱期间,他带队守在河堤边,芦苇丛中蚊虫肆虐,他24小时坚守在现场。

岁月见证担当,荣誉铭记初心。王庭江在泗洪县2022年度县级机关“双创一争”主题活动中,被评为“勤廉标兵”;2023年,王庭江被宿迁市水利局评为“最美水利人”。

从军营到水利一线,从青春年华到两鬓微霜,王庭江用多年的坚守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誓言。洪水中,他是逆流而上的勇士;旱情面前,他是不畏艰险的卫士。王庭江说:“只要群众需要,我永远都是兵!”这是一名老党员、老兵的初心,更是一名“逆行者”的担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