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 生
2025年09月16日

“乘风破浪出海去”系列报道

小花盆闯出国际大市场

本报记者 吴兆刚

■ 实 习 生 陈宣彤 通讯员 倪李

“这样一套花盆产品,在国内卖80元人民币,出海却能卖到80美元。”9月9日,在位于耿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江苏汇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胜新材料”),该公司总经理苗宗仁手持一款热销美国市场的花盆套装说。

对苗宗仁来说,闯国际市场可以说是第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苗宗仁是跟着父亲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20世纪80年代,宿城区耿车镇靠发展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业,闯出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四轮齐转”和民营经济、集体经济“双轨并进”的“耿车模式”。苗宗仁的父亲也随大流经营起废旧物品收购、废旧塑料加工。

“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口堆满了废旧塑料,味道难闻、污水横流。”在苗宗仁的记忆里,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015年,不堪污染之苦的耿车人积极响应宿迁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以“彻底禁、禁彻底”为目标,全面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工作。

告别了此前赖以生存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苗宗仁开启了第二次创业,说服父亲向新材料花盆方向转型。

“当时,我们对转型企业给予新购设备价格10%的补助,引导企业向绿色产业转型。”耿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副主任周新喜说。

“在宿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我们很快成立汇胜新材料,凭借多年技术积累,设计生产高品质花盆。”苗宗仁说,企业先是设立代销点,后又尝试电商销售,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生意倒也做得红红火火。

2023年,苗宗仁发现,不少客户从公司进货后,通过亚马逊等海外平台对外销售,赚取高额差价,这让他看到了跨境贸易的巨大潜力。

“批发利润只有5%左右,而自己做跨境电商零售,利润能达到20%。”苗宗仁说,当时,新材料花盆国内市场已基本饱和,虽然公司持续迭代升级产品,但销量一直没有突破,反而呈现下滑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苗宗仁果断开始第三次创业,组建外贸部,针对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开展产品研发和个性化定制。

“我们与青岛大学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塑料花盆,开发个性化新产品,并组织员工参加培训,突破外贸技术瓶颈,迅速推动产品出海。”汇胜新材料外贸部负责人侯永利表示,公司产品已从单一花盆生产拓展到全系列园艺用品,款式超200种,拥有20多项专利,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00万元。

汇胜新材料工人丁剑波感慨:“以前的铁皮厂房破旧不堪,污水横流,满地垃圾。现在不仅工作环境改善了,收入也比以前大幅提升。”

“回顾三次创业,随着理念的持续更新、眼界的不断拓展,路也越走越宽。”苗宗仁表示,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并计划从亚马逊单一平台向TikTok、Temu等多平台发展。

苗宗仁的故事并非孤例。目前,绿色发展理念在耿车镇深入人心。全镇近5000人从事电商行业,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突破8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越来越多的耿车人,在绿水青山中掘出了“金山银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耿车镇电商(含跨境电商)的火热发展景象,只是宿迁推动特色产品跨境出海的缩影。近年来,宿迁从政策、金融、人才、供需对接等方面,构建了跨境电商发展的良好生态,出台《宿迁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条例》《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2024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5.5亿元,同比增长27%。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